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发展研究
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
2001-08-23    黄 藤

字体大小:

  

  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无不是社会进步的鲜明烙印。刚刚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呈白热化趋势,而上述竞争归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竞争。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和综合国力的态势,将把教育推向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那么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以适应新世纪的潮流呢?我认为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应是新世纪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新的思路。

  一、校无大小

  曾几何时,学校是否有名气,规模是大是小,硬件和软件的实力是否雄厚,几乎是民间衡量一所高校的共守“标准”。然而,当民办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兴起之后,以这样的“标准”再去衡量普通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抑或是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在实力上孰大孰小就难免武断了。站在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科教兴国”的高度上来看,民办与普通两种高校在教育职能上无疑都拥有这样一个共性:共同担负施行乃至普及高等教育的神圣职责。

  结合我们的国情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我们不仅需要北大、清华,同时也需要学科单一、规模较小、机制灵活的高等学校。大校有大校的优势,它们在师资、科研、学科门类以及综合科研能力方面是小学校不可比拟的;小校有小校的好处,因其小而转向快捷,因其专业单一而能精益求精,因基特色突出而易形成优势。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办学的效果来评价一所学校。据某新闻机构调查,在美国从多名校中把加洲理工学院排在哈佛之前,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二、教无高下

  教无高下是指应根据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标准来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理论型大学和职业大学,本科和专科各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一个职业大学的学生获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一个博士生戴上博士帽应是同样完成了学业,对学校老师而言,都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它们各有侧重和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应用同一个学业标准而论学校或教师的贵贱高下。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天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角度的需求,教育只有最大限度的适应这一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格局才能发挥它的功能。教育的多层次化正是多层次的社会需求的反映和体现。因此,民办教育不仅要办出“北大”和“清华”,也要有中、低层次的学校。我们在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一层次的学校时,就不能用它同时来衡量另一层次的学校。无论是学术型大学,还是高职院校,或是某项技术的专门培训,他们培养的毕业生都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满足社会对各人才的不同需求。正如人的职业没有高低尊卑之分一样,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培养人才这一点上,从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来说,是不应也不能分贵贱高下的。

  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他们是以育人为目的,在进行着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们地在将前人的经验,理论浓缩成精华,将今人的实践和探索进行提炼,以供现今社会的建设者们汲取养分。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幼儿园、教小学、教中学,与教大学、教研究生是同样神圣的;教民办大学与教公办大学亦是同样神圣的??他们都在完成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为人类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材。

  三、学无长幼

  根据我国普通院校招生规定,考生年龄上限为22岁。按7岁上小学计,我国现有公办主校招收的学生年龄被限定在18-22岁之。这不符合普高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学无长幼”就是使受教育者彻底摆脱和打破这种束缚,不单是年龄上的、还有身份、职定、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束缚。在接受高等教育上,人人平等。

  学无长幼也是终身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在入学年龄上打破传统的限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习成为一项不受年龄限制的终身化的过程,民办教育由于自机制的灵活,更应该迅速作出反应,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突破以往的框子,形成开放性的教育格局。具体说,它不受高校录取计划和指标的限制,不受接受教育者年龄、身份制约,不受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羁绊,在选择和接纳受教育者上有更大的自主性的广泛性。高等教育不应成为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门槛”,这是代表社会舆论的家长,学生以及所有期待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的心声。现如今,民办高等教育的探索实践证明,只要你拥有求学的欲望,从理论上讲,年龄上的限制已经不存在了。同样,对于当前的主高等教育改革来讲,“学无长幼”,从理论上概括了两种体制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中的职能差别:普通高校着重于进行应届高级中学毕业生的高等教育工作,而民办高校则更应侧重于进行全民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无长幼”,它更重要的一个昭示是:多年来围绕民办高校的一个“争生源”的怪圈应当破除,因为民办高校实际上拥有了最巨大生源优势??一个无年纪长幼、宽进严出、用学分积累而非用学制限制的全民性的受教育群。也就是说,民办高等教育比起公办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四、育无国界

  21世纪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它的答案超越行业界限,超越地区界限,超越国家界限,这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和问题。

  “育无国界”是一种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的大教育思想,是时代变革、全球经济大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充分体现。

  这种全球化的大教育思想使国内两大性质(或体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实践中更体现出了跨越和超越国界的特性:普通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及宏观政策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加强与全球各类高校在多方面的校际交往,甚至跨国界共同开办MBA等专业。有的高校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更走出了教育的框框,立足自身“产、学研”优势,开办跨国性信息技术产业,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不但“育无国界”,而且“产业无国界”。在这一方面,借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国内民办院校,更具有自身的优势。在与国际教育交往方面,他们由于机制的灵活而有其可能,由于自身的脆弱而有其必要。

  我国的民办教育是在公办教育发展到相当水平后方开始建立的。其生源、教学水平、就业等方面都受到来自公办高校的强大压力,但民办院校机制灵活,反应迅速、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在国际化方面作出更为迅速的反映。我们要像引进汽车、彩电等高科技产一样把国我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引进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达到迅速超越自己和别人的目标。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必然因其国家体制和经济等原因发展不平衡。作为受教育者有接受最发达教育的基本权利,因此,任何政治和国家的界线不应把教育和受教育者划开,一批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已在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在马来西亚400余所私立高等院校中,2/3左右采取与国外对口学校合作办学的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与声誉。与国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它能较快地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学生学历文凭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既可培养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又可减少人才流失。

  总之,培养在思想、知识、技能诸方面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尤其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国际化道路的一项战略目标,我们应该很好地借鉴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校无大小,至精则胜;教无高下,以好为赢;学无长幼,求伴终生;育无国界,理真则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于我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 发展与规范并举 实现民办教育的新突破
· 探析民办高校新格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