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中国式就业歧视趋显性化普遍化 部分无奈放弃维权
2013-03-14    中新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用人单位院校歧视、性别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代表委员呼吁——

  尽快立法消除“中国式”就业歧视

  9小时微博征集104人署名递交“两会建议信”

  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并明确增加反就业院校歧视法律条款”的建议,对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来说,已经是第二次了。

  2010年,他就曾向十一届全国人大提出这一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答复我,由于《反就业歧视法》正在起草酝酿过程中,因此反就业院校歧视法律条款的制定暂时处于搁浅状态。”

  虽然没能最终推动法律的出台,但经媒体报道,在此后这几年中,这位大学校长,成为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歧视的倾听者。

  这其中有他的学生,更多的还是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不曾谋面的青年朋友。

  今年两会前夕,罗和安就收到了一位大学毕业生发来的电子邮件,请他为104个联名青年递交呼吁“女性就业机会平等”的“两会建议信”。

  这名叫郑楚然的中山大学2012届毕业生,在两会开幕前的3月1日,发布了希望有100人和她一起向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递交关于就业平等建议信的微博。“没想到短短9个小时,我就收到了104个人的实名参与。”郑楚然在电子邮件中说。

  罗注意到,这些署名既有来自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也有来自西部的南宁、西安、兰州,最远的来自澳大利亚。

  郑楚然告诉罗和安,为了改变一些人在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过去的一年她们曾致信全国500强企业CEO要求平等用工,曾开展集中举报267家性别歧视企业的行动,甚至还通过一些“行为艺术”进行反就业性别歧视的宣传。

  罗和安则通过邮件告诉郑楚然,全国人大代表早就提出要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反性别歧视正是其中的一个条款,而他此次还要呼吁该法的尽快出台。

  “多少宣传都不如一部法律。”这位两提《反就业歧视法》的人大代表说。

  “中国式”就业歧视日益“显性化”、“普遍化”

  促使罗和安再次呼吁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最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这位非“211”、“985”高校的校长注意到,“中国式”就业歧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罗和安批评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院校歧视,在当前突出地表现为对非“211”、“985” 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院校歧视,这可谓是“中国所特有的”。

  “虽然一些招聘条款的出台,主观上是为了避免选人时的‘中国式打招呼’,但其客观上却是对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罗和安分析指出。

  对于“中国式”院校歧视,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在此次两会上也提交了相关建议。

  “即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在求职应聘中也会遭遇学历‘查三代’的尴尬。有的仅仅是由于本科没有就读 ‘211’、‘985’等名校,就被拒之门外。”王长华认为,一些招聘单位企业往往线性思维、简单化操作,以“相马代替赛马”,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与学历层次、毕业院校的录取批次挂钩,生硬地对应聘者提出毕业院校的歧视性要求。

  他表示,“中国式”就业歧视的背后还是“一考定终身”的思想在作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举办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交流推进会
· 山科大以组合拳巧解就业难题
· 上海发布措施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 北京人大代表多维度了解青年就业现状
· 寻找“错位机遇”并非一时兴起
· 不用单一标准衡量成功就业
· 十部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 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发力
· 看职业院校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大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