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除了大学毕业生、作家、记者之外,蒋方舟拥有了她的第四个身份:副主编。
7月3日下午2时29分,《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发了一条微博:“祝贺蒋方舟同学大学毕业,同时,祝贺蒋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在他的措辞里,蒋方舟由“同学”转变到“同志”。
推荐内容>>蒋方舟清华刚毕业即任《新周刊》副主编引争议
羊城晚报记者曾与蒋方舟有过几次偶遇和交流,毕业生蒋方舟会想自己毕业后干什么、怎么过,也关心出国和考研;作家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12岁开始在报刊写专栏,至今笔耕不辍;记者蒋方舟会偶尔出现在一两个同行云集的场合,很少有人发现默默坐在角落、埋头在采访本上奋笔的小女生就是蒋方舟;副主编蒋方舟希望媒体不要过于关注自己这个身份,表态要朝着“名副实”的方向努力。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蒋方舟,谈谈这个“近90后”毕业生、作家、记者、副主编的四种生活。
毕业生
蒋方舟:
我不是“非主流”,是非常非常主流
羊城晚报:你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前就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少女作家”了,顶着这样一个光环读大学,你觉得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影响?
蒋方舟:我尽量让自己和普通学生一样,但后来渐渐不行了。因为我是晚上工作,但是宿舍是晚上停电的,后来我就自己搬出来了。得到了更多时间和个人空间,失去的是集体生活。
羊城晚报:当年你“破格”被清华录取的事情,现在还有人拿出来说,你会介意这些吗?
蒋方舟:“破格”这个标签,大概是要跟随我一生吧。至于毁誉参半的议论,我现在已经不太关心了。不过我很欣慰的是:此后,被清华大学“破格”的考生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据公开报道说,今年清华参加“新百年计划”获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就超300人。
羊城晚报:相比周围的同学,你大学四年有没有什么遗憾的?
蒋方舟:有关青春的欢乐和迷茫之类的记忆比较稀薄。相对来说,我忙于事务和社会交往还是多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