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综合研究
摒弃传统教育缺憾构筑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2001-08-27    崔少峰

字体大小:

  8年前,本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犹如惊涛拍岸,激起千重浪。在内蒙古举行的那次夏令营活动中,中日孩子的对抗,以中国孩子的失败而且是失败得毫无颜面而结束。它折射出了什么?折射出我们教育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折射出我们的孩子在系统学习文化课时,缺乏生存、生活基本能力的培养,缺乏积极向上竞争意识的激励,缺乏坚毅品质的磨砺。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能成为民族振兴的栋梁吗?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金初在对比中反思着。在探寻中,我国传统教育的缺憾在李金初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也促使他在十一学校开始积极稳妥,却也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传统教育的四点缺憾孩子身上意志能力缺陷,正是我们教育的缺憾在他们身上的真实体现,我们的教育缺憾是什么呢?李金初归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空间的封闭性。我们的孩子被封闭在一个学校,甚至被封闭在几个教室里。外面的世界很奇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们的学生很难接触到。我们的孩子缺少对社会自然的了解,缺少对自然社会的适应力、实践能力。李金初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旦放到外面缤纷世界中,就有强烈的不适应感,在茫然中慢慢枯黄,这些弱小的花草在真实的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弱不禁风,那么脆弱。”如果教育不能很好让孩子走出校门,让他们在社会的锤炼中、在大自然丰富、多变的怀抱中长大,很难想像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后能很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不用说创造未来,创造新世界了。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单一、狭隘性。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集中在升学科目上,升学科目又集中在考试内容上,这些内容被一点一点地向学生灌输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天性被湮灭,想象力被扼杀。而孩子们除考试之外,对于那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世界,竟然知之甚微。这样长大的孩子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对于日异变化的世界能有多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能有多大的创造性展示出来?从内容上说,我们的教育完全陷入了应试的轨道,我们的孩子也成了考试的机器。“我们还能对他们有什么奢望呢?”李金初忧心地说。

  再者培养目标的机械性。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传统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受制于又服务于经济的教育,我国的教育功能是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经济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经济,它需要自下而上地服从。教育必然要培养能溶合于经济体制中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培养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服从。“一切听组织的,几乎一切都要通过组织,找对象、谈恋爱、结婚都要征求组织意见,你就是一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一个人做一颗螺丝钉就行了。”李金初感叹道。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有一点独立的性格,有一点求异的思维,就要被修剪掉。所以我们的教育承担着为计划经济体制培养最乖顺最听话的人的功能。

  还有就是培养方法上的保守性。我们习惯上的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警察式”的,像警察一样,把学生管得规规矩矩的;另一种是保姆式的,像老母鸡一样,把自己的小鸡全都看护好,让他们不出任何事,在自己的庇护下,让他们来学习,来生活,而西方的教育则完全不同。李金初讲述了对他触动很大的一件小事:“1993年我出国考察,在新加坡机场候机时,看到一位南亚妇女,带着一个女孩子,那孩子估计有10多岁。她们从扶梯上下来以后,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我想这是应该的,身在异国他乡,孩子一旦走失,怎么办呀?又过了几分钟,下来一对年轻夫妇,典型的西方人,带着三个孩子。刚一站稳,大一点的男孩子就折腾开了。先是从栏杆上翻过去,在栏杆前沿跳了下去,他获得了成功,非常高兴。这高兴感染了妹妹,妹妹个头矮,从栏杆上翻不过去,就想从栏杆下钻过去,她是坐在那儿钻的,两只小腿伸了出去,两只胳膊自然分开却卡在那儿出不去,两只小腿直捣鼓,要是我们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办呢?我们肯定会上去,告诉她怎样去做。可这对年轻的父母站那儿却不顾不问,那个孩子捣腾了半天也出不来,她停了下来,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把伸出去的腿缩回来,爬在那儿腿一伸,两手把脑袋一夹,就过去了。那个小姑娘通过自己的发现,采取一个新的措施,达到了她的目的,显得非常喜悦。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东方人和西方人管理思想、教育观念的差异。我们东方人和孩子去公园玩,都是手牵着手,生怕他们走失、摔倒;西方人不同,他们是让孩子在前面走,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我们生怕孩子出事,一出事,就采取极端的措施。今年某市学生春游出了点事,市府就下令禁止所有孩子去郊游。孩子出事了,对单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我们禁锢了所有的孩子不让去郊游,其实就是隔离了孩子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继而热爱自然的最佳时机,这将是我们整个下一代的损失。”决定教育改革的三个因素决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在李金初的意识里,是和三个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由这三个因素决定作用的: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运行方式;二、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给教育提供的手段;三、人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关于人的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脑科学和当代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

  李金初认为,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应该是和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步进行的。而我们的教育改革,包括办学体制的改革和育人模式的改革,都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和经济体制改革。建国后,我们迅速地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和与此高度适应的教育体制和育人模式,教育非常出色地为计划经济培养了大批人才。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在1992年,但实际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拨乱返正,在经济上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就是在无意识地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同时期的教育也在拨乱返正,但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最典型的口号是回到17年,又回到严格计划经济体制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没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改。而今经济已经从计划体制过渡到了市场准则,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教育也得尽快从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转化为市场经济下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应很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在生产条件相当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现在技术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如果还只拿着算盘、计算尺进行数学教育,效果是不能和用电脑、网络进行数学教学相提并论的,息技术、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必然会引起教育领域内革命性的变革,甚至会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概念。不远的将来,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网络都能学到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必须要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这样的学校教育概念已经不是惟一的了,远程教育的实现,正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学校的概念,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对人本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远古的时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人的认识,是建立在迷信的基础上的。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后,阐明人是怎么演化而来的,人就由对神明的敬仰,转而对科学的探索上。随着人对本身的认识不断提高,如左右半脑理论的出现,情商理论的出现,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等,这些都对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对传统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包括对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的改革。其中对育人模式改革的战略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理解为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在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运用当代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最新成就,对传统育人模式所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我国传统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空间上的封闭性、内容上的单一性、目标上的机械性、方法上的保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与我们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越来越格格不入。而市场化的经济,现代化的技术,对人认识最新理论的出现,又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准备了充足的条件。时代呼唤先驱的实践者,李金初适时地站了出来,走在这个行列的前沿。

  李金初在十一学校实施的第一个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就是开展综合活动课。它的实施打破了我国传统教育空间的封闭性和内容上的单一性,这项活动鼓励学生到室外、到校外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运用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对外交往、与人合作、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组织才能等多方面的能力。它和一般的课外活动、学科兴趣小组不同,综合活动课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有课时需求和要进行考查评定的。

  十一学校的综合活动课从1993年9月开始实施,在当时每周6天学时制下,5天文化课,1天综合活动课,即“5+1”课程。实行5天学时制后,调整为“9+1”,两周为一个单元,9天文化课,1天综合活动课。

  这对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构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综合活动课采用单元设计法,已经完成的单元有:“‘十一’探秘”,“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人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电动车的设计与制作”,“揭开雾灵山的面纱”,“居民小区设计”等8项。综合活动课,同学们是怎样参与,又收获了什么?让我们走进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一齐感受“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吧。这一单元课开始后,同学们先是听专家报告,继而又参观北京郊区的垃圾堆放场和处理站,并且还到公园、住宅区走访,开展专题调查。他们开展的专题调查涉及到生活的变化与垃圾的数量、种类的变化,垃圾箱的分布与种类,垃圾的运送及处理方式,废物利用与资源回收,环卫工人的劳动等。学生们还在公园里进行清除垃圾的义务劳动。亲身的体验和专题调查,使学生在掌握有关垃圾知识的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校艺术节活动中同学们还自发地组织起来,自制宣传品、自编节目,摆开讲台,大声告诉全校同学:“地球只有一个,请爱护我们的家园。”综合活动课的实施,也冲击着传统教育目标,如“电动车的设计与制作”活动课,同学们利用所学电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电动车模型。而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更是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精神,没有勤奋和勇气,没有不怕挫折的坚韧品质,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底蕴,没有融洽的合作精神,仅仅具有乖顺听话的品质,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些项目的。

  “揭开雾灵山的面纱”,则把学生从喧嚣的都市拉向了神奇美妙的燕山山脉第一峰???雾灵山。在那儿,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对待盘伏在岩石、草丛中的腹蛇,保证自己不受毒蛇侵害;认识了多种花草植物,熟知了多种蝴蝶。除此之外大自然还教给了学生什么?知识、能力、吃苦耐劳的实际体验;对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真正理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操以及良好个性的陶冶......这一教育环境所给予学生的是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丰富着学生的情感,这些都是在教室里学生难以体验到的。

  在德育建设上,十一学校以学校为基地,构筑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大德育格局。做法是让学生走出去,甚至让学生到山东沂蒙,陕西嘉县等这些革命老区,切身感受老区人民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牺牲,而今天,老区的人民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在对比中学生们的情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组织学生帮助警察维持秩序,帮助环卫工人清洁垃圾,帮助商场服务员为顾客服务,让学生体会到,在现代社会中,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应该做什么。十一学校的新生还走向部队,进行为期12天的军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走向农场,进行为期8天的劳动,培养对待劳动的情感。十一学校,以种种开放的形态,完成着全面育人的教育功能。

  综合活动课的设置和开放形态的德育教育形式,只是十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吹响的第一声号角。“十一”人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不断深化、丰富着教育教学内涵。在综合活动开展后,李金初和他的同仁们把目光对准了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中学绝大多数是近50人左右的大班教学,学生中存在着水平不齐,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严重妨碍着学生学习效果。

  1994年,十一学校开始对传统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他们的做法是:按学生的数学和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分为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班和班没有优劣好差之分,坚持“分层不分班、上下可流动”。行政班依然存在,只是上数学或英语课时学生可到自己选择的那个教学班学习,各层次都是这一学科学习中学生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位置选择,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自由流动。

  在英语教学上,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往前走就往前走,允许超纲,自选教材。这种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对传统组织模式上的一种改革。改革后的教学班,学生人数相对减少,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加强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真正实施了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A班的学生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B班的学生用了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C班的学生也仅仅用了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英语课程。初二年级期末,学生们参加中考测试,全年级平均分95.6,及格率100%,优秀率97%,全年级最低分78分。如今,分层次教学已由英语、数学扩展到物理和化学科目中。

  李金初在十一学校的探索远没停止。从1996年开始,一系列选修课展现在学生面前:技术实践课,学生既可漫游计算机世界,也可以学习摄影、录像等感兴趣的技能;每周压缩一节语文课,改为阅读课,把无限美妙的世界在课堂上就向学生打开;每周专门抽出一节英语课来,用于练习口语,让“哑巴英语”成为历史;对音乐感兴趣,可以参加校乐队;对......

  漫步在十一学校,总被某种情感激荡着,使你总想拿起手中的笔,赞美点什么,讴歌点什么!是啊,这里的管理不再保守,不再把学生们封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而让学生走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形态万千的社会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面前,在社会上,锤炼自己,丰富人生,开发潜能;教育内容早已突破书本的限制,根据时代特征而适时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在十一学校,乖顺、听话、简单服从不再是评价一个人、一个学生优秀的标准,勇于创新,勇于承担责任,正成为一种风气,充溢在整个校园。

  十一,在教改的大潮中,正扬帆启航,驶向理想的远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元认知与学生学习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