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近六成睡眠不足9小时 谁"偷"走了中小学生的睡眠
2016-10-21  新华社  

字体大小:

  原标题 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9小时 谁“偷”走了近1亿中小学生的睡眠?

  新华社长春10月20日电 题: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9小时——谁“偷”走了1亿中小学生的睡眠?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李双溪

  “从你站在高中的门口,意味着再也见不到白天的阳光。生活在黑夜的两端,只有惺忪的睡眼陪伴着你……”这是长春市某附属中学高一学生琪琪的日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0月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压力呈内化趋势,写作业、上课外班时间比原来更长。作业多、在校时间长、课外班时间增加,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

  做作业、在校时间普遍超标,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尽管刚上高一,但琪琪已经感觉到了作业之重:语文一天翻译一篇古文,数学完成两篇学案,英语背完1单元单词,化学完成2页练习册,生物写核酸笔记和一张小卷。每科大概需要1小时,从5点半放学算起,琪琪要马不停蹄赶写作业,才能在12点之前写完。这还是最近一周较少的一天作业量。

  琪琪的很多同学也都感觉到了作业的压力,高一入学没有分文理,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达到13门,其中作业较多的有6-9门。“晚上只能睡6个多小时,最难熬的是上午前两节课,困得不行。”琪琪说。

  20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按照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超过1.5亿人计算,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近1亿人。

  调查显示,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00后”高达57.0%,周末也有34.5%的“00后”睡眠不足9小时,分别较“90后”增加了6.2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作业多、在校时间长,是中小学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2008年教育部曾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小学生睡眠时间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并限制了作业量和在校时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多年大力推动减负,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很大程度上依然不堪重负。

  调查显示,“00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75.0%,平均在校8.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6小时超出2.1小时;“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0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0小时。

  与国家规定相比,学习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0.7个小时,超标比例达66.4%;初中生超出1小时,超标比例达78.5%。休息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1.8小时,超标比例达81.1%;初中生超出2.3个小时,超标比例达87.1%。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中小学生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 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时间"领跑"全球 课外班屡禁不止
· 当中小学生“微建议”遇见代表“好声音”
· 教育部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答记者问
·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 调查显示:我国七成以上中小学生都有微信和QQ号
·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答记者问
·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
· “小院士”组团去中科院取经 中小学生如何做科研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