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家长包填志愿利与弊①
2002-08-15    

字体大小:

  不能越俎代庖

  家长代填志愿,其弊有三:

  一是家长不可能完全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所填志愿可能有违孩子的兴趣特长。如果孩子对专业没有兴趣,心情不愉快,对成才不利。

  二是家长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所填志愿可能过高或过低,反而影响学业。

  三是会造成孩子“父母要我学”的逆反心理。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文科成绩很好,在当地重点中学年级组名列前10名,有希望上重点大学。但是,家长认为文科没有好专业,在孩子读高三时硬叫他改理科。尽管老师、朋友和孩子本人都不同意,可这位家长固执己见。结果,尽管孩子很努力,但理科成绩终究不如文科好,只上了本科(二)的线。志愿又是家长代填,完全不符合孩子的心愿。最后,大学没有上成,只能回学校复读,准备来年再考。

  我认为,高考填报志愿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其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意愿,征求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意见后再填报。

  福建省上杭县劳动保障局  华伦辉

  展现真我才精彩

  填写高考志愿,在许多人看来是“下笔成金”,仿佛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于是,家长往往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紧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谁不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呢?

  可是,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就是瞄着上“好”学校、找“好”工作、拿“高”收入、过“富”日子的目标。在填写志愿时,也一味以自己的“评判标准”给孩子“定终身”,全不顾孩子自身的优势和兴趣爱好,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

  吴宓雯的《“逃离”大学》,以纪实手法展现了一个个“逃离”所不热爱的大学或专业的学生的痛苦与无奈,让人读来痛心不已。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熟练技工奇缺,用人单位开出的待遇比一些“好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硕士生还高。现实社会的需要,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所以,填写志愿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析比较,担任参谋,而不是大包大揽。让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展现真我,那才精彩。

  解放军政治学院新闻系  史宇扬

  家长填报志愿好

  填个好志愿,考上一所好院校、一个好的专业,是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心愿。着眼于学生的学业乃至将来的就业,笔者认为,填报志愿还是家长做主好。

  应该说,高中毕业的孩子虽然过了形式上的成人节,但其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不多,还很难对现实社会和未来作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填报志愿,往往会凭自己的印象或兴趣,理想、浪漫的色彩很重。一念之差,就可能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旅程。

  相对而言,家长的阅历比较丰富。而且,能够主动为孩子填报志愿出谋划策的,一般都有所学识。家长填报志愿,往往考虑得比较全面、客观、实际,因此把握性也比较大。

  安徽省芜湖市直机关工委  章梁军

  把权利留给孩子

  看到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美国一位富豪的话:对于孩子,从小就该适当地放开你的手,让他自己学会走路,慢慢地培养他独立生活的习惯……

  不是吗?不少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总喜欢摆出一副“权威”的面孔,以孩子太小为由,事事让孩子听从家长的意愿。孩子就像羽毛乍丰的小鸟,如果一直关在笼子里,那他们又怎能搏击长空?其实,家长和孩子本是两个年代的人,家长的观念偏向于保守,而孩子却更富有创新和时代精神。再说,孩子有孩子的爱好和兴趣,把自己的好恶施加于他们,家长是如愿以偿了,却很可能挫伤孩子的意愿,轻者不利于学业的发展,重者可能影响其一生。

  因此,笔者以为,在填报志愿上,家长不妨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山东省乐陵市农发行  龙侠  王兰青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内部指标:一个诱人的幌子
· 济南警方连破招生诈骗案
· 湖南状元离开北大考入清华
· 谁是“高考卷调包案”幕后的手
· 别让奥赛与高考挂钩
· “荣誉=加分”的背后
· 信息不畅成了招生中介的商机
· 高中择校生高考摔跟头
· 落榜生家长呼唤诚信招生
· 抓住偷换高考试卷的黑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