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学老师评价高考改革
2002-07-16    记者 蓝燕

字体大小:

  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年,从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走到了第四个年头。由考试科目、考试内容、招生录取手段和考试形式四方面改革构成的新一轮高考改革究竟给中学教学带来了哪些影响?高考是否就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高考能不能接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市几位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研究的老师。

  谈起高考改革,东城区教研中心主任乔自宏说,20年前的高考是知识立意,现在是能力立意,将来也许是问题立意,要求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变化。以前,我们的学生有理论但不会应用,物理考得不错,但是电灯坏了都不会修,电器坏了不会检查。谁都知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不分学科的。但是分学科也是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是人的认识的深化。现在的高考开始尝试综合科目考试,这种立意很好,但还需要完善。

  语文特级教师薛川东说,这几年的高考,稳中求变,直接促进了教材、教学方法的变化。从总体上来看,高考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学教学的变化,使其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有助于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可以说高考直接推进了素质教育,初、高中各学科教学面向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了。薛老师说,随着高考继续改革,考试的难度和记忆性题目的量会减小。他认为,高考语文“应该考少点,考精点。这样老师课上就能多讲点东西。”

  英语特级教师李达荣给这些年高考英语改革一个评语:兢兢业业地改革,成熟地发展。他说,高考英语考核的内容、题型、分值、目标逐年在变化。现在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且增加了听力考试。高考的改革也直接引导了中学教学的变化。比如,打破了英语教学固守课本、以精读为主的格局;打破了以语法分析为主,学生能理解但听不懂、说不出来的哑巴英语教学体系;打破了见树不见林的肢解篇章的讲述方法;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量减少,学生应用量增大。过去的教学是从语法开始,然后才教语篇。现在是从语篇到语法。过去死背课文,现在输入大量语言信息,把过去枯燥的语法条条改变为情境化教学。

  数学特级教师郝澎谈到高考数学的改革时说,从1998年开始,数学考试的内容与形式都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中心是“考什么”。比如,数学有三个层次的考查内容:知识、方法、能力。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核心,能力是目的。现在的试题更注重考方法和能力。

  物理特级教师王天谡说,“3+X”科目改革已经进行了3年。现在考试有综合能力测试,但是没有人综合复习,都是各科搞各科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

  东城区教研中心化学组组长陈学英老师说,现在高考,不再仅仅注重考“是什么”,更注重考“为什么”。比如说化学,逐渐从以前的考题量大、覆盖面广,向着重考查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过渡。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应用”。

  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还是陈述性教材,而新的化学教材将变为探索式教材,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体现出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比如,以前一些学校不做实验,可现在高考化学开始考查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中学教学就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陈学英说,希望高考与中学的教学评价脱钩。只有将高考社会化,从报名到录取到评价完全与中学教育脱钩,各级政府、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不再用高考的录取指标评价中学,才真正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谁是“高考卷调包案”幕后的手
· 湖南状元离开北大考入清华
· 济南警方连破招生诈骗案
· 别让奥赛与高考挂钩
· 内部指标:一个诱人的幌子
· 信息不畅成了招生中介的商机
· 高中择校生高考摔跟头
· “荣誉=加分”的背后
· 落榜生家长呼唤诚信招生
· 河北省42名作假高考考生被取消录取资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