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管理体制 > 综合研究
论高校校务公开
2001-08-27    张敏杨绍辉

字体大小:

  "校务公开"是继"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之后,被延伸到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高校校务公开的内容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重大决策公开。重大决策公开,目的是让广大教职工参与讨论和决策,使决策更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同时也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真正使教职工在学校工作中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感。二是财务公开,其目的是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监督,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地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同时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发生。三是热点问题公开,高校热点问题包括了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干部聘任、职称评聘、工资晋级、招生、就业、住房、出国、采购、项目招标等,这些热点问题公开,可以使广大教职工参与管事、议事,发表意见,畅通民主渠道,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高校校务公开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较成熟的做法有,专家教授咨询委员会制度、教代会制度,群众代表议事制度等。学校还可以设置校务公开专用橱窗、公开电话、公开网站等。

  实行校务公开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大举措。它可以调动广大教职工和方方面面的人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畅通民主渠道,营造民主气氛。实行校务公开对高校领导班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决策水平、政策观念、群众观点都是一个新的考验和督促。其次,实行校务公开是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对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和转变。实行"校务公开"改革过去那种传统的工作方式,程序不严格、办事效率低下、随机性大的管理弊端,以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精神,适应"校务公开"的要求。在实践中逐渐形成适应"校务公开"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权力制约,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实行"校务公开",可以增大各项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制止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等现象。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的自觉性,为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和氛围。实行"校务公开",还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实行"校务公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实行"校务公开"就必须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按照向社会公开与校内公开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的"校务公开"还要面向社会,这对于树立高校的新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校务公开的特点,一方面文化层次高、参与意识强为开展校务公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党委和行政要注意引导教职工正确运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使校务公开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二是高校规模比较大。高校与中小学相比较,规模比较大,机构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实行校务公开要注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避免顾此失级。三是高校专业性比较强。高校学科比较齐全,很多事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要注意发挥专家教授作用,而不能以"公开"代替一切,或简单从事,避免形式主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