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杭州核心节点主任,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CERNET的成功是高校大协作的结晶
CERNET的成功
是高校大协作的结晶
专访CERNET杭州核心节点主任、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

  陈文智,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包括移动计算、汽车电子、数字家庭等)、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FPGA、多核架构、新型体系等)、计算机系统级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分布式并行、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基础软件等)、计算机网络和安全(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软件恶意代码检测、信息安全攻防、网络空间可信体系等)。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核高基专项、军工预研等国家级科技项目20多项,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近10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多项。
  主要教学工作:担任《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SoC综合设计》等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骨干课程的主讲老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建设项目10多项,出版“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等近10部,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嵌入式系统》负责人。
  获奖情况:2007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引言
引言
浙江大学是2000年前后中国高校合校浪潮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说,“四校合并、网络先行”,校园网建设被视作当时学校面向未来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CERNET作为一个专门针对教育和科研的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CERNET发展至今,联网高校超过了2000所,它的成功,无疑是全国高校大联合,大协作的结晶。
CERNET为中国赢得国际互联网话语权
CERNET为中国赢得国际互联网话语权
《中国教育网络》:
您认为建设CERNET的决策对今天我国开展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起到了什么作用?
陈文智:
CERNET从1994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到2000年,历经了几次国家级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并据此开展了一系列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为中国大型骨干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建设经验和核心技术支撑。
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主干网CERNET的建立,支持了我国早期的互联网应用,开拓和推动了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支撑了高校招生网上录取、数字图书馆、教育科研网格、大学数字博物馆等一批国家教育和科研的重大应用。
在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时刻,CERNET又率先建成了CNGI示范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核心网CNGI-CERNET2/6IX,支持了一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研究项目,为我国参与全球范围的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开放性的试验环境,推动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科技进步。
在CERNET的建设过程中,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全国各高校充分发挥各自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突破了“真实源地址验证”“下一代互联网过渡”“IPv6核心路由器”等若干项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主导形成多项国际互联网标准,增强了我国互联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参与下一代互联网科技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赢得了主动权。
《中国教育网络》:
从您的角度看,CERNET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文智:
首先,CERNET培养了我国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首批用户,提供了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大规模试验环境,为我国互联网普及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培养和锻炼了大批互联网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网络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其次,CERNET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家高校信息化的主要平台,促进推动了高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基础环境升级建设,特别是在推动高校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与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了高校用户对IPv6网络的应用需求。
最后,CERNET与世界互联网学术组织、科研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特别是与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有代表性的下一代互联网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了我国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教育网络》:
纵览25年,您认为CERNET最主要的成就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陈文智:
CERNET建设25年,最主要的成就是拥有了全国范围的独立光纤组网和独立的国际学术出口,以及建成了纯IPv6网络CERNET2,它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高校,成为重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如今,CERNET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学术网,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CNGI-CERNET2已经覆盖了近700所高校的600多万用户,是我国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重大应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试验设施,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个人认为,CERNET成功的经验有两点:第一是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第二是各参与高校的倾力投入。全国高校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协同创新这一点尤其关键。现在节点学校已经发展到了40多所,联网学校已经超过2000所,CERNET取得的成功,是全国高校大联合,大协作的结晶。
《中国教育网络》:
在CERNET25周岁生日之际,您想对它说点什么?
陈文智:
今年正值CERNET建设25周年,意味着CERNET进入了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身为CERNET大家庭的一员,为它所取得的各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欢欣鼓舞,祝愿CERNET的明天更加辉煌,希望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IPv6部署对教育信息化意义重大
推进IPv6部署对教育信息化意义重大
《中国教育网络》:
您如何评价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现状?推动IPv6的规模部署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何在?
陈文智:
2017年底,两办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用5年至10年时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IPv6部署由此进入快车道。
2018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为IPv6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
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创新的重大契机,深刻影响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变革。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提升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效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同时,加快IPv6规模应用也为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效率和创新网络安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手段,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快速处置能力,提升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增强互联网的安全可信和综合治理能力。
加快发展IPv6,也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高校通过推进IPv6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可以助力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发展,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中国教育网络》:
浙江大学承建了“IPv6大学数字博物馆”。您认为其建设的意义是什么?目前的运行状况如何?未来还有什么新的规划?
陈文智: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IPv6门户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与信息中心牵头,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11月正式推出上线。借助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访问者只需进入数字博物馆就能突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一站式获得适合大学生观摩学习的博物馆馆藏资源。
目前,有超过十万件的数字藏品实现在中国教科网上的公布共享,促进了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建设与服务。2008年,借助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示范工程,数字博物馆建设获得飞速发展。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示范工程是国家级的战略项目,由信息产业部等八个部委联合发起并推动,其中“大学数字博物馆IPv6升级”作为“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中的重大应用示范子项目,得到项目的大力支持。
大学数字博物馆以21所大学数字博物馆馆藏为基础,IPv4/IPv6网络均可访问,现已拥有数十万件数字藏品共享,信息量大,范围广,囊括了从远古至近现代各个时期的藏品。博物馆共分为人文艺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四大主题特色展馆,每个大主题展馆下分设多个院校特色展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为访问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球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知识之门。今后,大学数字博物馆还将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为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发挥更大作用。
信息化助力四通八达“智慧校园”
信息化助力四通八达“智慧校园”
《中国教育网络》:
浙江大学是2000年前后中国高校合校浪潮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您认为教育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有什么更大的规划?
陈文智:
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率先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其内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在这个内涵的指导下,我们从2000年开始了有线、无线等网络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从2007年开始建设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数字化应用,2010年开始智慧校园初步建设,到2015年建设了更多的智慧应用。通过这一轮的建设,建成了四通八达的校园网络、方便实用的办公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在新浙江大学的成功合并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网上浙大是浙江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最大的任务之一。网上浙大是学校的新型办学空间,其愿景是宣传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可支撑多校区办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校务治理水平,最终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网上浙大包括五大空间:信息发布空间,发布学校办学的各种信息;在线教育空间,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学术资源空间,有序揭示知识资源;网上办事空间,便捷全校师生办事;个人信息空间,展示师生学术成就。学校希望通过实施网上浙大五年建设计划,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办学水平和声誉影响。
《中国教育网络》:
浙江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这无疑给教育信息化以更大的舞台。您认为其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陈文智:
2018年,浙江大学率先在高校领域启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它是“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演化和更高层次形态,重点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我们实现了师生到大厅、部门办事“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
一站式服务成功的关键首先是强有力的领导支持。高校一站式服务盛行的背后,实际上是学校治理理念的转变,从服务入手倒逼管理流程和模式创新。这样的系统工程是不折不扣的一把手工程,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是无法达成的。
其次是要紧紧抓住师生需求不放。无论是一站式服务还是“最多跑一次”,都是以师生为中心的倒逼式改革。师生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对量大面广的服务流程不断进行优化迭代,让师生真正成为改革的获益者。
最后是跨部门的互相协同。一站式服务涉及到学校所有部门,要充分协调各部门。学校考虑到这些挑战,决定由学校党办校办牵头负责,并由两办带领各部门委派的人员和信息中心共同成立一支专职团队推进这项工作。
《中国教育网络》:
如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暗潮汹涌,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将如何借势发展?
陈文智:
信息技术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面广。当前,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近年来,信息化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相比其他行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物联网、机器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给我们的信息化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挑战在于技术代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在于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高校所用。
为促进和多家企业的合作,学校成立了浙江大学智云实验室,开展了“心中有数、浙大百科、爱上云端”三大服务导向的数字化工程建设,为浙江大学搭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云计算平台,有效提高了浙江大学的信息化水平。智云实验室还积极邀请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有包括阿里云在内的多家企业加入,形成了多元化、多样化合作伙伴生态。同时,智云实验室也向其他高校开放,谋求共同开发、共享成果和共同受益,为全国高校的信息化服务。
CERNET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