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全民终身学习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 24省区市逾600城市参与
2013-10-14    中新网

字体大小:

  中新网天津10月13日电 (记者 张道正)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13日上午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这标志着为期一个多月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拉开帷幕,全国24个省区市的600多个城市,将紧紧围绕中国梦的主题,结合各自实际,陆续开展一系列的全民终身学习宣传活动。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领导在开幕式上宣读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书面讲话。鲁昕在讲话中指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鲁昕指出,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鲁昕表示,发展继续教育、促进终身学习,一是要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二是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三是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要营造良好氛围。

  鲁昕指出,要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步伐,研究制订学习型城市建设标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衔接。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满足群众的多元学习需求。

  此外,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更多的城市把继续教育作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共建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营造良好氛围。

  鲁昕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面向不同群体积极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广泛宣传百姓学习之星等典型人物的事迹,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吸引人、鼓舞人、激励人,传递正能量,不断提高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社会参与率。

  中国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开展“每日学习一小时”和“联合国成人学习周”等活动的倡议背景下,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联合组织发起的。

  自2005年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8届,参与城市从最初的10个,扩大到2012年的530多个,今年预计将达到600多个。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活动已成为我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大品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完)
推荐内容>>2013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津举行
推荐内容>>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背景材料:会议主题等情况 
推荐内容>>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临时日程 
推荐内容>>鲁昕: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  专栏>>全民终身学习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举行
· 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即将线上线下同步开启
· 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举行
· 2013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津举行
· 推进教育数字化!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即将举办
· 陈小娅出席“2008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
·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20多个城市积极响应
· 终身学习素养研究报告:硕士学习时间竟难抵高中生
· “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在北师大揭牌成立
· 2011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 创建学习型城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