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动态报道
人口论坛:为弱势人群的健康说话
2007-11-04  北京论坛  林蔚

字体大小:

  弱势人群的声音总是在社会发展的讨论中被淹没,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和谐社会的参与都不能离开他们的参与。11月3日下午,北京论坛(2007)“弱势人群和健康”人口论坛的学术讲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口学家的精彩陈述让弱势人群在社会发展的讨论中不再缺席,并且走到了众人聚焦的目光下。

  本次论坛以“弱势人群和健康”为讨论主题,共提交论文十篇,各发言人都带来了精彩的发言。记者以四个关键词来解读本场讨论,撷取其中智慧的闪亮点。

  关键词一:弱势人群

  他们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却与成功、掌声、镁光灯这些社会推崇的东西联系很少,是一个常被人们忽略的群体。当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陈新民在幻灯片中打出《千手观音》舞蹈的照片时,现场的不少人都被触动了:残疾人也可以在舞台上明艳照人,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也是一个有正常述求的群体。

  陈新民对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的介绍更是为与会人员特别是许多海外专家上了一课。除了残疾人,贫困者、儿童、妇女、农村人口、艾滋病患者也都是本场讨论中的热门词汇,弱势人群的方方面面,学者们都投以了温情关注的目光,对他们的种种困难境遇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二:多元视角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研究领域,太多的不同令本场讨论因此拥有了各种各样不一样的视角,从而形成了一个透视弱势人群健康问题的多棱镜。

  来自应用系统分析国际研究所的Landis Mackellar从社会公益研究角度解读了“全球公共产品与世界最贫困的健康”这一问题;在城市大医院和私人诊所都有过工作经历、现在高校任教的日本学者尾岛俊之则对“日本公共卫生和医疗制度的战略”作了较全面的介绍;来自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Cynthia Key Stanton提供了建立剖腹产指示报告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妇女健康的新视角;对新加坡教育兴国深有感受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Gavin Jones从人力资源发展角度做了《亚太地区的教育、社会性别与人口—社会—经济变迁》的报告;供职于弗吉尼亚质量中心的Joy Hogan Rozman所做的是“卓越绩效创造杰出卫生保健”的研究;而Peter Coyte教授则从市场角度考察了保健筹资问题。

Joy Hogan Rozman教授在发言中

  关键词三:健康问题

  一扫原来公众对健康问题只是自己看病买药的刻板印象,与会专家对影响健康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探讨。

  专家们指出公众健康的不公平是源于社会经济上的不公平,进而造成了公共卫生资源享用上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既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国家内部。专家们认为解决的手段在于制度而非个人,从制度与政策上改善弱势人群的健康状况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关注健康应该重视预防体系的建设而非得病时才予以治疗,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学者们澄清了一些公众的认识误区。

  在和听众的互动中,发言嘉宾风趣地指出,人际交往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胖的人在一起可能会变得更胖。

  关键词四:中国学者

  与会的两名中国大学教授的发言倍受关注,她们是来自北大人口研究所的郑晓瑛与胡玉坤。

  郑晓瑛是人口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在多年来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她作了《贫困地区环境条件与儿童健康的》报告。她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兴趣,在提问环节就营养不良与新生儿出生素质下降中美比较等问题与其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胡玉坤的报告主题是“全球化体下中国农村妇女的健康”,这个论题同样得到了现场高度的关注,与会学者要求其再就中国农村性别之间、城乡之间接受医疗的情况做介绍,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关注从场内一直延续到场外,无论是讨论环节还是休息时间,与会的海外学者都热忱友好地纷纷上前与她们进行交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论坛关注世界人口出生率的和谐发展
· 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悖还是相容?
· 语言分论坛:聚焦早期汉译佛典语言得失
· 自由气氛中寻求交流与合作:北京论坛(2007)大学校长联谊会举行
· 移植模仿还是因地制宜?中日学者在公司治理战略上达成共识
· 和谐共荣多元发展:北京论坛(2007)胜利闭幕
· 当历史遇上前沿:高科技如何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 企业社会责任:靠法律强制还是道德约束?
· 企业责任分论坛:法学与管理学深入对话
· 北京论坛:日益成为世界学者的世界级对话平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