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中国创造奇迹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所创造的世界教育奇迹;世界将永远铭记,中国为世界全民教育作出的重大贡献。
历史不会忘记并永远铭记这两个时刻——
在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门槛的历史时期,公元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在人类社会迈进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历史时刻,公元201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
历史不会忘记并永远铭记这两个巨变——
百年梦圆——义务教育是中国的百年梦想。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中国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战略任务,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中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从一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为迈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年飞越——“有教无类”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85%的入学率到100%的入学率;从全面普及到公平均衡,从西部农村率先免费到全国城乡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1亿多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免费成为现实,中国创造奇迹。
全面实现“两基”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空前壮举。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是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突破!
中国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义务教育问题,为全世界教育水平和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流千古,时空越千年。中国教育,书写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光辉历程——中国推进“两基”的奋进历程
中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是一项全民教育运动和重大的奠基工程,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光辉的篇章,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基业!
艰难历程: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之路
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梦想始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中明确指出:“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认为国家之义务教育。”该章程还明确提出:“此项学堂,国家不收学费,以示国民教育国家认为义务之本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概念,被认为是近代中国义务教育的正式发端。
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怀着这一梦想,中国人民进行着艰难的世纪接力。然而,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不聊生,旧中国无力也无法把有志者的呼唤和人民的愿望变成现实,普及义务教育只是一句空话。
1949年,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中国政府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社会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航程,也真正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新航程,国家逐步把普及义务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提升到了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普及义务教育作出的明确规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4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确立了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它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不仅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义务教育
无法可依的历史,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了法律保障,而且使我国教育事业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从而使实施“两基”的目标写进党的文件,写进国家法律法规,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大事。
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就世界范围而言,义务教育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已有近400年历史。中国义务教育制度从清朝末年算起,与世界上较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相比晚了近3个世纪,距今也有百年历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承载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特别是贫困地区多、人口居住分散、义务教育规模庞大、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这是普及义务教育之初我国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基础教育规模之大,受教育者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其中18岁及以下人口有3.84亿人。中国教育的规模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全国“1990年有23654万人、2002年有31873万人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学习,比美国的总人口还要多。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小学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16%。其余的校舍也多是土草房、老祠堂、破庙宇或旧民房。“有砖不过千,有门没法关,有窗垒着砖,有顶露着天”;“土坯墙,椽子瓤,用材尽是箭杆杨,没过几天成危房”……这些当年在中国大地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便是当时中国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真实写照。
面对中国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要想在短期内实行全民教育,突破历史和现实的滞重、实现百年义务教育之梦想,中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全民行动:中国大规模扫盲之行动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曾经是世界头号文盲大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低,全国总人口中文盲人口占80%以上,成为当时国家建设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一大障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波澜壮阔、持续不断的扫盲运动,扫盲教育蓬勃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扫除文盲工作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扫盲与普及义务教育一同被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扫盲对象、标准、规划目标、政策措施作了具体规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全国城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大家动手,扫除文盲”、“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感人场面。
中国政府一直把扫除文盲与消除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纳为一体,把扫除文盲看作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强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从1949年到1998年,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人,成功地把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我国城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基本扫除了文盲,农村地区的扫盲工作顺利推进,历史上文盲充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全国由80%的人是文盲,转变到85%的人有文化,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也是世界人口大国亘古未有的奇迹。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有近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2005年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显示,2001-2004年,全国共扫除文盲803万人,2005年又扫除了196万文盲,平均每年扫盲200多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这一成绩已兑现了中国向全世界宣布的“2001年青壮年文盲的数量降低到5%以下”的目标和承诺。
到2010年,全国实现高质量的全面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扫除15岁至24岁文盲,全国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成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我国全面实现了《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提出的在21世纪前20年我国全民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