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国际数学联盟原主席:中国人不必为是否获奖焦虑
2011-11-04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中国奥数第一,为何没有菲尔兹奖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国际数学联盟原主席法捷耶夫(Ludwig D.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不必为是否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奖项焦虑,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他说:“我认为现在中国数学家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上升,所以大奖终将会到来。”

  今年77岁的法捷耶夫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陈省身、杨振宁、谷超豪、葛墨林等几代华人科学家都有密切往来。1986年,他任国际数学联盟主席期间,中国数学会加入了该组织。10月末,他访问了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出席了该校举行的陈省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记者在采访时请教法捷耶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选派很多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拿到金牌,最近20年来中国有15次总分第一,但是,大陆目前还没人获得40岁以下数学家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海外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摘得过奥数金牌,也获得了菲尔兹奖。中国不乏数学天才,为什么一直没有产生本土的菲尔兹奖得主?

  对此,法捷耶夫回答,自己一向不愿强调菲尔兹奖的影响。因为,奖章或奖牌的归属,往往反映了评委的喜好。譬如,俄罗斯产生诺贝尔物理学家的人数少于西欧,但并不代表俄罗斯的物理学研究不如西欧。大奖往往显示出学术界对谁最感兴趣,授奖是个复杂的问题。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当然大奖显示出了研究水平,但是一个人不应当为了得奖而工作。当人们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工作,大奖也许就会到来。”他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首个华人全球数学大奖“陈省身奖”正式设立
· 国际数学联盟2010年将在印度首次颁发陈省身奖
· 王丹红:科学评价不能过度依赖引文数据
· 数学如何牵住科学计算的“牛鼻子”
· 十年一剑!数学如何牵住科学计算的“牛鼻子”?
· 数学的魅力有多大?让任正非如此钟爱
·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学科学发展,释放支持高校建设基础数学中心信号!
· 数学有什么用?中国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强国?
· 数学和安全研究的关系
· 教师向院士呼吁数学难教难学:或因高考改革滞后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