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全国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13.5人 兼职人员不专业
2011-02-24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根据科技部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3.55人。在科普人员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优质科普人才的匮乏不容忽视。在去年首份《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公布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科普人才匮乏的局面急需改变,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

  180多万科普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科学基因”。他们是谁?生存状态如何?为什么科普人员数量在增长,但优秀科普人才还是青黄不接?

  现状

  行政人员做科普,兼职人员不专业

  今年春节期间,昆明动物博物馆与昆明市西华公园联合举办“陆生有毒动物”科普专题展览,受到游客好评的展板均出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梁醒财研究员所带领的科普创作团队。从2002年参与筹建昆明动物博物馆开始,梁醒财一直从事科普工作,目前已培养出一支成熟的科普创作团队。

  在国内,像梁醒财这样同时从事科研和科普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根据科技部的数据,在180.84万科普人员中,有专职人员23.42万人、兼职人员157.42万人。其中,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80.8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44.7%。

  中科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教授李大光介绍,国外没有专门的机构从事科普,科普的主力是科学家,而我国是以科协牵头,由行政人员做科普,靠行政指令来推动科普工作,必然导致科普多流于形式,难以实现真正的科学传播。作为科学知识源头的一线科研人员,毋庸置疑应挑起科普工作的大梁,否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科学信息传播的失真,甚至出现伪科学的传播。

  梁醒财也说:“科研和科普是相互促进的,如果科研人员不能将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给社会上的非科研群体,那他的科研成果是要打折扣的。”

  科普兼职人员队伍庞大,但其专业性和稳定性仍有所欠缺。“科普工作多是上头指派的任务,社区里的科普展板上的内容很多是我们从网上、电视上或报纸上摘抄的。”北京一位多年从事科普宣传的社区工作人员称,科普工作只是她所在社区工作的一小部分,即便偶有机会与科研院所合作举办科普展览,展板也由科研院所提供,很多并没有经过科普专业人员的设计,研究哪个学科就展出哪个学科的内容,缺乏系统化的科学普及。

  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的负责人姬十三认为,目前国内科普人员队伍很庞大,但是能直接面向公众做科学传播的人员却很少。民间的科普力量以媒体和志愿者为主,力量较薄弱。

  即便是科普专职人员,也存在着难以实现科普专业化的问题。“很多科普人员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交代什么就做什么,极少能从科学传播设计理念上考虑展板的内容。”梁醒财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每万人有科普人员14.94人
· 科技部发布2014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
· 科技部:2013年全国科普人员197万人 女性占37%
· 我国2012年科普经费投入突破100亿元
· 2014年政府为科普拨款114.04亿 今年人均有望"破5"
· 752人!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公示
· 关于对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拟入选论文进行公示的通知
· 中国科协发布“十不准” 严把院士推选“入口关”
· 中国科协征集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等
· 30个!中国科协发布2022重大问题难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