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中国职业教育:本土化贴近市场 吸取先进经验
2010-01-15    工人日报

字体大小:

  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了主动开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一批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订单教育,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企业通过学生下厂期间可以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

  据介绍,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模式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上充分体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意向外,还将企业文化导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使企业精神、使命、远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文化圈,使输出端的学校管理与输入端的企业管理同步,紧密衔接,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建立合作共赢的共同体

  实践证明,从本地的社会经济实际出发,借鉴“双元制”等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坚持本土化实践,是我国职业教育有效实施校企合作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拥有合作企业279家,其中共建“培训中心”10家,企业合作性设备投入1190多万元,合作技术人员391人,专业辅导员79人,合作开发的课程涵盖了9个专业。

  该校负责人认为,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企业两个主体的合作,而是一个多要素共同体的协同。开展校企合作就是要立足合作共赢,构建“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共同体。根据合作企业的参与程度,构建了企业订单式、股东合作式、学校主体式、学校参与式四种样式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共同特征:依靠政府引导,确立合作主体的契约关系,明晰合作主体的责权利。这一样式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和学校都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要按责投入。学员在学校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职工,学生一毕业就是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企业职工。

  真正的校企合作,必须有真正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不在于具有合作的主体,而关键在于确保主体有效合作的制度保障。为此,该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构建了三类制度。第一,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包括自主招生制度、自由雇佣制度、学分管理制度、专业辅导员制度。第二,校企合作的实施制度,包括人力资源资格方面的制度、工学交替运行方面的制度、“双师型团队”工作方面的制度。第三,校企合作的评价制度,包括学习反馈制度、第三方考试毕业制度、整体式评价制度、跟踪反馈制度。三类制度的构建,保障了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有效运作和利益的切实共享。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认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既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家学者,也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而在培养技术技能新人才方面,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政策我来评: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

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众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怎么转?
· 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附文件+问答)
·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 这些院校信息化相关专业上榜!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
· 湖南累计投5.65亿元改扩建14所公办中职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行
· 甘肃出台方案为职业学校达标工作指明方向
·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河南再添9所职业高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