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学者赶在两会之前发声
两会开幕前夕,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辑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出版新闻发布会、由长江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11年度“北京·长江教育论坛”先后在北京举行。
无论是北京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还是湖北的长江教育研究院,还有重庆两江教育研究院、奕阳教育研究院等,其身份是一样的——都是民间教育研究机构,他们以民间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业的精神为推进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做着各自的努力和贡献。
从2003年开始出版的中国教育蓝皮书,至今已坚持近10年了。尽管书中的很多选题,没有那么多国内知名学者领衔挂帅,而是由一些小人物——青年学者、媒体记者甚至大学生志愿者来完成,但一点也不影响其独特的价值——因为那些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那些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既是对中国教育生态更鲜活、更真实的描述,也为我们审视现有教育政策、主流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2011版的《教育蓝皮书》收录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篇章。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蒯鹏州和江铨合写的《人口变动与教育格局的变化趋势》、熊丙奇所写的《高考人数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冯晓霞和她的博士生张凤合写的《2010年学前教育:春风已至,尚待化雨》,还有《中小学管理》杂志编辑曾国华撰写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现状与忧思》、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剑平写的《高考加分乱象及其根源探析》等等,都聚焦于2010年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而由长江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黄皮书,收集的2011年度的教育报告集中直指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他们还在长江教育论坛上向今年的两会提出了2011年教育政策建议书:建立“教育特区”,以区域突破带动教改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