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能以粗糙化为代价
2010-08-03    羊城晚报

字体大小:

  当下,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读书难以学到真本事,就业十分困难,“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这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值得炫耀,更不宜诠释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对外展示2020年入学率达到40%的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之后,更要埋头为教育发展多做点实事。

  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道路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具体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7月30日《羊城晚报》)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上世纪70年代曾经提出“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标志着从精英型进入到大众型,超过50%便进入普及型。教育部曾指出,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实现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跨越。如今教改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如是高等教育发展蓝图值得期待。

  客观地讲,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像义务教育免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都可圈可点。但是,在我看来,规模第一的高等教育发展成绩固然不可轻看,但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应试教育体制尚未根本改变,这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就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来说吧。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确实世界独一无二,也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但是教育规模第一也不能脱离我国人口基数最大的国情,而且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与其科学文化素质是否名实相符,我看未必。

  尽管教育部门公布的2009年的就业率数字高达87%,但是公众对此并不买账,不少大学生现身说法,揭开了“被就业”的就业秘密。事实上,就业率作弊的高校不在少数。有的学校甚至挟毕业证发放大权以令学生“假就业”,希望借助高就业率,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仅专科生、本科生就业不理想,研究生就业也不容易:不读研究生找不到好工作,读完研究生,工作还是难找。十几年寒窗苦读,还要花掉父母大笔血汗钱,结果就业如此之艰难。实际上暴露出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是深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扩招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不少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过本科生。大学生的绝对数量是上去了,但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与生源质量没有同步跟进,大学培养质量难以保证。高校学术腐败、论文造假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不仅中专变大专,大专升格本科,三本升二本,二本升一本的高校“大跃进”潮流方兴未艾。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难以保证。一名导师带十几名或更多的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长期不见面,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些研究生整天做着导师交给的与专业毫无关系的项目,导致学业荒废,敢怒不敢言。尚处粗糙水平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化,并不值得炫耀。

  而且,当前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才浪费的问题突出。尽管大学生绝对数量不断攀升,但是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不少大学生不能发挥个人所学,施展聪明才智。坊间流传的“专科生、本科生干中专生的活,研究生抢专科生的饭碗”,“大学生身价等同农民工”就是证明。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当下,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读书难以学到真本事,就业十分困难,“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这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值得炫耀,更不宜诠释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对外展示2020年入学率达到40%的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之后,更要埋头为教育发展多做点实事。(叶祝颐)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 高校发展先优化什么
· 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应坚守精英教育
· 292所独立学院"验收大考"被迫延期至2016年
· 211院校齐聚陕西 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国际借鉴: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 国际远程教育发展趋势
· 大学文凭含金量缩水 催热“读技校早就业”
· 灵活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形态
· 大学生就业:难点如何突破
· 人社部:多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