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校园动态 > 校园专题 > 京剧进校园 > 专家观点
熊丙奇:增设京剧内容 别让国粹又成孩子负担
2008-02-25  北京晨报  熊丙奇

字体大小:

资料图片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各选20所中小学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已入选,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增设京剧的内容,从操作性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有关方面认为,通过增设京剧内容,可以达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戏曲艺术的兴趣等“教育目的”,笔者对此却很不乐观。

  其一,现在中小学的音乐课程,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基础教育人士不会不了解。多数学校的音乐课,其实停留在学唱歌曲上,技能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常年开设的音乐课,都没有培养出多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却寄希望于新增的京剧课,无疑不太现实。

  其二,现在中小学音乐课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基础教育界人士也十分明白。音乐课、美术课等科目,在中小学教育中日益边缘化,不被重视,往往仅作为素质教育的点缀而存在。而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重视这些课程的手段,是把其“特长化”,与考试加分、升学出路对应。因此,新增的京剧课,极有可能变为新的“特长教育”,而难以做到普及,在没有这一“特长”的学生和家长看来,则可能成为新的学习负担。

  其三,发展兴趣必须注重多元原则。选择单一,也是音乐、美术课程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从眼下京剧课的课程安排看,从剧种到曲目的选择,都存在单一与主观臆断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选择学校所在地的剧种呢?除了京剧,可供选择的还有昆剧、越剧、豫剧、粤剧、黄梅戏、川剧等等;除了样板戏,还有诸多新编剧。这样机械规定剧种、剧目,增加了教育的形式化色彩,违背的却是艺术教育多样化的教育规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高雅艺术进校园15年 “国粹”成新时尚
· "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收稿8378篇
· 教育部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
· 少儿学编程 素质教育还是新的负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