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 新闻专题[暂停] > 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 背景资料
历史回顾:最后一位征服阿富汗的西方人-亚历山大
2001-10-11    

字体大小:

    美国军事领导人要想征服阿富汗,也许将不得不去查一查历史书,借鉴一下最后一位征服阿富汗的西方人的经验,他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

  那还是2300年前的事了,马其顿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印度的途中,穿过茫茫沙漠,跨过崇山峻岭,在向导的指引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外交手段,最终征服了当地充满敌意的部落。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第一位在阿富汗证明自我价值的军事领袖。这里向来被认为是控制欧亚大陆的枢钮,蒙古人领袖成吉思汗、鞑靼将军塔默尔拉尼以及此后的蒙古皇帝都在阿富汗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与美国军方迟迟不愿决定在阿富汗实施长期地面战争不同,亚力山大在公元前330年侵入阿富汗以后,毫不犹豫地将他的部队置于非常危险的环境中。当时,年仅26岁的他,亲自指挥32000人部队侵入阿富汗以及当时已经摇摇欲坠的波斯帝国。三年以后,亚历山大在阿富汗周围建立了一连串的城市,使他的势力深入到了中亚以及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所处的平原地区。

  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学家雷蒙德-卡拉汉说,“和所有入侵者一样,亚历山大当时在阿富汗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好战的当地人。”

  卡拉汉认为,亚历山大的军事天才和鲜明的个性是他能带领部队渡过这些难关的主要因素,他说,“他是一位非常精明的战略家,在借助于武力的同时,也使用了一些非正式的战术手段,成功地使对手无法保持平衡。”

  亚历山大在阿富汗遇到的最大一个考验是在公元前330年初春越过兴都库什山脉海拨3600米的克海瓦克山口。当时,他正在追赶一支波斯部队。对手爬过山后,在山的另一侧从容不迫地安营扎寨,认为亚历山大根本不可能带领他的步兵和骑兵穿过白雪皑皑的山间小路。

  历史学家罗伯特-兰在他的传记《亚历山大大帝》中写道:“山口非常险峻,落伍者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中,他们将会被活活冻死。”但是,大部分马其顿部队最终仍成功地到达了山的另一侧,惊恐万分的波斯人不得不向北面的奥克瑟斯河逃去。

  但亚历山大和他的部队面临的考验并没有到此结束,筋疲力尽的他们又要面对巴尔克城附近的茫茫沙漠。罗伯特-兰在书中写道:“从始至终,亚历山大证明了他之所以受到士兵们拥戴的原因。当士兵们从一个小小的沙漠水源中,用钢盔把水送到他的面前时,他拒绝了,并一脚踢开,他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尽管亚历山大的目标是印度,但他在阿富汗仍建立了一连串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据记载,目前塔利班的主要据点坎大哈就和亚历山大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学家们认为,从亚历山大的远征中,华盛顿可以吸取的一个教训是必须借助当地部落领袖的支持,尽管马其顿人的外交手段在21世纪或许不会发挥作用。当时,在阿富汗,一个名叫奥克斯雅特斯的部落领袖曾给予亚历山大很大的帮助。奥克斯雅特斯刚开始还是亚历山大的敌人,后来亚历山大与他的女儿罗克萨娜结婚,奥克斯雅特斯因此成为亚历山大最亲密的一个盟友。卡拉汉说,“亚历山大最成功的一个战略就是与这位部落领袖的女儿结婚,当然,这种策略无论是对布什总统还是布莱尔首相都是不可能的。”

  在奥克雅特斯的帮助下,亚历山大很快就征服了阿富汗全境。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逝之后,他手下的将领分割了他所占领的土地。在此后数个世纪,希腊文化对阿富汗一直有很深的影响。例如,今年早些时候被塔利班摧毁的巴米扬大佛就是融合了希腊和亚洲两种雕刻文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