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将设置“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信访与社会矛盾冲突管理”等三个方向,“这都是国内公办高校很少设置的。”刘林说。该校不仅将与市委社会工委、信访办等单位联合招生、面试,还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材。
复试中,将主要考核考生对北京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并引入心理测试环节,考察考生是否适合从事社会工作。
学生入学后,每人不仅将拥有学术导师,还将拥有社会导师。市委社会工委、信访办官员,街道社区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及境外社会工作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业人士都将被聘为学生的社会导师。
学生在“双导师”的带领下,一入学就将进入社会工作、信访工作的项目组,参与司法社工、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信访等诸多项目的实施,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其能否顺利毕业和拿到学位。
据介绍,在1111名报名考生中,超过85%为已从事社会工作的在职人员,其中甚至有5%的考生已拥有硕士学位。顺利入读北京城市学院硕士项目,并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社区工作者毕业后可享受社区副职待遇,将成为北京市社工系统重点人才培养对象。
推荐内容>>民办培训教育:繁荣背后隐忧尚存
>>鲁昕:推动民办教育发展需加快六大制度建设
推荐专栏>>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高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