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2009-05-15    中国教育报 张志勇

字体大小: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总理的讲话让我们不得不反思。3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巨大,这是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但是,在回顾所走过的道路,展望未来改革走向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转型意义上的整体性突破。

  立足教育新的实践,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的教育改革,不难发现,在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一些方面也越来越暴露出了把教育导向“分分必争”的极端功利主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异化”状态的危险。这主要表现为,不能全面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方案,越来越早地进行文理分科和不执行国家学制。这种“ 异化”状态的教育价值观最大的危害就是教育人文精神的失落。

  因此,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千方百计地创造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公平环境。

  我们要回归教育本质,坚持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普通中小学必须在坚持全面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升学预备教育。升学预备教育不能以牺牲育人为代价。在这里,育人与升学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要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必须重新认识教育本质属性的另一方面,这就是教育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坚持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者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以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我们要回归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改变教育者不相信教育规律、不依靠教育科学的现象。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又要遵循教育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只有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才能真正改变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时间加汗水”的高耗低效的“粗放型教育模式”。

  我们要回归教育制度,弘扬教育的法治精神。教育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必须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当前,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对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约束力太差。不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不增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规则意识,不强化依法治教,不提高教育政策的执行力,不大力推进教育问责,我国教育就不可能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

  教育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分数所带来的“附加值”而奋斗的所谓“事业”,而是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幸福而奋斗的事业。

  (作者张志勇为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是什么让我们对教育如此焦虑,有解吗?(二)
· 孩子成绩急不得,卷也没有用,循序渐进才有效
· 教育要以国计为重,民生为要
· 教育承担的是对知识的责任
· 教育的包容、公平与适应
· 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教育的本质属性
· 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
· 教育部与北京市会商会议、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京津冀地区)在京举行
· 在教育战线主题教育大格局中带头彰显高校担当高校特色高校贡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