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语文教学
要着力培养做生活的有心人
2001-11-22    江苏江都一中卞幼平

字体大小:

  每次将作文本收上来,总是发觉立意肤浅,构思俗滥,常令教者感叹:学生生活太单调、太刻板了,不能写出好文章原来是生活不够新鲜、刺激所致。于是,为写出好文章而组织班级辩论者有之,参观校外景观者有之,看电影听报告者有之……这样的活动自然使师生感到新奇,但诉诸笔端,除极少数习作尚有耳目一新之外,大多数仍是对过程的简略或琐碎的记叙,对事理不痛不痒的议论而已;有时又责怪孩子没能观察、不会观察周围一切……

  由于应试教育的难以摆脱,许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整日生活在家庭、校园中,他们极少有机会走出校门,花专门的时间去感受纷繁的人生、多彩的自然。这固然限制了学生们的写作空间。可是,作为对要求写一般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中学生而言,现今的学生生活状况并不是搞不好写作的唯一或主要的决定条件。笔者以为大多数中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敏感度不够,他们只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埋首学业,生活的波涛掀不起他们感情的狂澜,拨动不了理性的琴弦,即使他们的心灵深处曾被一时一地一景一事之感激起过涟漪,但也只是瞬间的火花闪烁,他们既不作广泛的联想,又不作深入的思索,从而诉诸文字,任凭它逝去。一句话,许多学生不是我们时代生活的有心人,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是到处存在的。一个留心周围一切的人,他会时时处处对生活作出评析的。去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刚播放时,一个中学生见大家都争相观看此剧,可认真读过原著的人太少,于是他到新华书店作文学名著购买情况调查,竟发现书架没有这套名著可售。这位中学生立即拿起笔来写了两篇杂感:《是读原著还是看改编戏?》《书店怎不见古典名著?》。报刊及时发表了这两篇议论文,宣传部门的官员读了很是赞赏。一个中学女生见外婆给她的“压岁钱”里多了一样东西:一方精致的丝巾,那是年前到苏州游虎丘时买下的。这位女生不禁追问起外婆在文革期间因一方丝巾而遭迫害的详情来。随即以此为线索,构思了一篇反映改革开放后的大陆经济日渐昌盛,尤其是政治愈加清明的记叙文。她的这篇《香港的花丝巾,外婆扎起来》的文章被编辑先生一眼看中,置于副刊的头条位置。还有一位学生从某一教师上课口头语“这个”的出现次数统计中,谈教学语言问题……应当说,上面这些例子中的学生生活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但他们却能独出心裁,言人之所欲言,发人之所未发,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生活有心人、时代的思索者、人生的感悟深广者。无怪乎许多中学生读了这样的文章总是感慨良多:我也碰到过里面所说的情形,我怎么就没有把它写出来呢?也无怪乎许多人碰到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总感到无动于衷、无话可说,尽管搜索枯肠也言不由衷、泛泛而谈。

  明乎此,我们则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敏感度、责任心,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真切思考,是正当健康欲望的表达,而不是无病呻吟,或矫揉造作,或故作高深。那种以为只要有精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奇崛的首尾、照应、伏笔之类的,就是好文章的作文观,必须纠正。所有写作者都必须把充实的内容、新鲜的题材、独特的角度视为第一位要素。

  要增强学生的生活责任感,除了培养他们广泛的生活情趣之外,一定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认识生活、热情地关注生活、深入地思索生活。而注意收看(听)电视广播,养成阅读书报习惯,参与报刊上的各种征文、讨论,留神身边的人事,则是必要的、有效的办法。要知道,仅有广泛的阅历、丰富的生活,即使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也未必能写出好文章,这有许多成人实例可证;而机械、单调的学生生活,也未必不能化平淡为神奇而搞好习作,只要学生留意身边身外一切注意加强生活积累。学生写作毕竟有异于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的创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