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数学教学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及问题
2005-08-30    浙江省桐乡市同福中心小学 钱如良

字体大小:

    内容概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我们要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我们要主要防止教学过程窄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要充分信任学生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探究发现  不良倾向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几个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得出答案。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学会了合作交流?、、、、、、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54×(4+7)、6×100+9×100、(6+9)×100、54×4+54×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65×(30+42)、100×2=100×8、(a+b)×c,你能写成另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研究,(250+12)×40、96×19+4×  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像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我们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再如“编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让学生编应用题,适时反馈,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索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适当延伸探索性学习。然而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认为应当防止以下几个不良倾向的发生:
    首先,防止教学过程窄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的过程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只重视其知识获得功能,而只灌输式地“教”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只把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抽取出来深化训练,实际上仍只是知识的传授,成了关于方法的知识的传授。那样的话,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成了为探究而探究。因此,我们在这过程中应让学生面对问题探寻个性化的方法,强调过程性探索,在经历和体验中理解探索性学习。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过程。⒈观察手中的年历卡(学生每人手中各有一张年历卡,分别是2001年~2012年及1800年、1900年、2000年、2400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判断方法。⒉设疑,老师出生在1972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让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⒊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可以先统计每人手中的年份数,寻找规律。⒋观察统计出的学习材料,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⒌反馈得出“4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猜想树立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⒍验证假设。⒎引导学生质疑:1800年、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是平年。⒏阅读书本,知道“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这样设计就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在过程中领悟探究的真谛。
    其次,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
    在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探索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学生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入开展。如在“加法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出示动态蘑菇图象,学生观察。
    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左边有6个蘑菇、、、、、、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看出来的。
    生2:左边蘑菇上面写着“6个”,所以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真好,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右边有1个蘑菇、小问号,问我们“共有几个蘑菇?”
    师:谁来把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6+2=8,一共有8个蘑菇。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就是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和起来,所以用6加2等于8。
    生2:老师,2+6=8行不行?
    师:对!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只是把两边蘑菇的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等式可以是6+2=8,也可以是2+6=8。
    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师生间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从中也体现出教师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再次,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
    我们的传统说:三十而立。所以,成人常常认为孩子生来是需要被帮助、被保护的——没有成人的帮助,孩子怎么长大?教师也一样,我们同样害怕一旦放开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所以,教师认为自己必须善尽保护、帮助之责。但殊不知,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更是束缚,更是枷锁。如果教师长期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而学生也习惯于依赖教师这样的帮助,那么,他们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当习惯于教师帮助的学生面对问题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教师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学生要不要这样的帮助,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成长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我们惟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这几方面的倾向,我们还要注意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问题,防止学生无效参与现象的出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倾向等等。
    以上这些是我在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