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谈“远距离教育”在老区贫困县的作用
2001-10-12    罗来宾,江西

字体大小:

  余干县是国务院确立的老区贫困县,地处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南岸,信江下游。全县总面积2330.7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6万,其中农业人口72.3万。落后的农村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全县教学设施简陋,教学仪器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全县共有中小学1050所,教职工7800人,其中小学教师5736人,学历达标率61%。几年来,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落后教育同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而农民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又不能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1995年,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4—1995年”过渡周期的“远距离教育”项目在余干县启动。自从该项目开展以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从而间接地提高受教育者即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以形象、直观、生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学生直接获取知识和能力,并且使农民家庭获得生产知识、科技致富能力及获得教育子女的知识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远距离教育”项目改变了贫困县的教育面貌,振兴了余干县的经济。

  目前,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达1517人,接受过学历教育的教师781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由原来的61%提高到86%;在小学教师中,有341人取得了“三沟通”本科学历;约10万名学生受益,约30万名农民受到不同程度的生产技术教育,家庭收入明显提高;儿童入学率达98%,学生巩固率为99%。

  该项目在贫困县的运用说明:“远距离教育”投资少、见效快。我县在“远距离教育”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花小钱办大事,如何针对老区贫困县的教育现状和特点发展教育,县委、县政府毅然选择了“远距离教育”项目。“远距离教育”覆盖面广、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早在1994年初,县里就在有关部门中宣传实施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召开了全县“远距离教育”项目实施动员大会,成立了以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为组长,教委主任为项目主任,电教站站长为主任助理的“远距离教育”项目领导小组,下文全县各乡(镇、场),在电教站成立项目办公室,设项目专干3名。

  当时,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的一位副县长,每逢县里项目活动他都亲临指导,30个项目点他跑了25个,学校在项目运行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就及时责成乡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现任项目组长的副县长,上任之初,就在县委书记、宣传部长支持下,成功地组织了34个乡(镇、场)长、校长赴外地项目点参观考察项目,通过耳闻目睹进一步加深了对项目工作的认识,使全县上下都了解电教,认识“远距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人人支持项目,推动项目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1995年,全县30个项目点相继挂牌成立,并成立了以主管文教的副乡长为组长,中心小学校长为项目主任,副校长、电教专干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选择1名德才兼备的教师,脱产担任项目专干,设兼职辅导教师3—6名。乡项目主任把项目工作当作学校日常事务来管理,并把项目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教师接受培训情况详细记载在“教师业务档案”上,并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

  二、加大投入,完善配套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采取“财政拨一点,乡村补一点,学校挤一点”的办法,各项目点分别安排了54M[2]的培训教室,建设专用保管室,配置了电视橱,室外天线等,每年组织专用维持经费3-6千元。

  作为在“远距离教育”中起龙头作用的教育电视台在项目援助设备到位后,配套建设步伐又加快,现已初建规模,拥有固定资产约70余万元,教育电视用房320M[2]。另外我们还在几所小学开通了50W差转台,在交通方便的乡镇建立四座地面接收站。我们还成立了教学软件室,坚持以转录为主,复制、购买为辅,积累了7464小时的教学资料,下发九年义务教育教材500小时,使之成为全县各项目点教学软件的主要来源。

  三、强化管理,多层次培训

  1.制订规划,完善制度

  设备到位前,县项目领导小组就与全县30所乡(镇、场)签订了《远距离教育项目(责任状)》,使项目各乡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措施和责任,《责任书》中规定:项目完成特差的乡(镇、场),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调回全部设备。项目工作纳入考察乡(镇、场)工作及评估学校的范围,县项目领导小组完善制度,制订了《余干县“远距离教育”九五规划》,和《远距离师资培训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等。九五年以来作了三次项目点面评估,分别就“项目条件”、“项目管理”、“目标任务”三方面考察,每年评出五个先进单位,十名先进工作者,百名优秀学员。同时产生两个落后单位,后进与先进同时通报,奖优罚劣,逐步形成了“计划、实施、督促、检查”评估督导体系。

  2.重视项目资料建设

  评估需要项目活动的资料,评估促进了乡项目点的资料建设。我县各乡项目点都建有“一簿四册六表”,一簿为《项目活动记事簿》,四册为《学员培训花名册》、《点名册》、《上课记录册》、《成绩册》、六表是《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继续教育登记表》、《项目管理人员登记表》、《辅导教师登记表》、《管理人员培训登记表》。项目点备有项目会议记录,项目活动照片,项目宣传墙报,建有项目财产帐簿。

  3.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活动

  县项目办积极组织跨地区培训,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取经,五次25人参加地区电教馆的培训,8人参加在井岗山的骨干教师培训,8人二次在南昌接受省电教馆的培训,六次计18人在北京、承德、长春、上海等地接受国家电教办的培训。自筹资金选派4人进北京广播学院进修,有4名技术人员接受三次维修培训。同时,认真搞好县级培训,开展项目主任培训三次,项目专干培训四次,辅导教师培训四次,共培训项目管理人员430人次,开办校长培训五期,全县100%的校长都持证上岗。

  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我们把项目的工作重点放在乡级师资培训上,乡级培训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在职进修和脱产进修,在职进修又分集中培训和巡回放映,收看的方法有看录像、收看教育电视台节目等方式。教育电视台是师资培训主战场,覆盖面广,影响大,每天16:00~19:00是师资培训固定时间。

  五雷乡项目工作是这样安排的:周末逢单为数学培训,逢双为语文培训。项目开展以来,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几个轮回的培训工作。教师缺什么,项目就补什么。作文教学棘手,项目管理人员就组织其收看作文教学片,“作文教学实录”等,今年上半年还组织自然教师听了自然示范课,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通过培训后测评;效果很好。

  为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我台播放了大量有关素质教育的电视片,先后三次播放了《求索——汨罗素质教育纪实》,针对学校音、体、美教学的薄弱现状,一方面教育台播放有关的教学片,另一方面组织全县音、体、美教师培训。去年暑期首届音、体、美教师培训班圆满结束,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送去了及时雨。

  4.服务于素质教育

  项目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直接效益,围绕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学校一律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开办各科兴趣小组,下发《社会》、《小学生劳动》、《小学生活动》、《健康教育》等课本对学生进行“生活知识与技能”及健康教育。在五雷乡成立“贫困地区小学生‘生活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小组。同时,采用电视台播放及下乡巡回放映的办法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片。全县10万名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近2万名学生接受生活知识、健康教育,儿童入学率接近98%。

  5.服务于社区

  项目面向社会,服务于社区。开展了家长教育、扫盲教育,生产技术培训。同县农业技术学校一起举办各类家禽养殖培训,搞《抛身栽培》培训二期,共培训实用技术人员9000人次,培训出农民技术骨干2000余人。同计生委、邮电局、法制局、消防队等部门搞好行业协作,搞好三教统筹,协助农职中搞好职业教育。19 96年和1997年我们集中搞好普教扫盲工作,及时播出了《义务教育法》、《汉语扫盲》,加班加点,复制了大量的普教扫盲科教片下发给各项目点,为顺利通过省级“扫盲”验收作出了贡献。

  余干县在应用项目过程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多渠道地搞好师资培训。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改善学生的生存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使远距离教育在改变老区贫困县教育面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