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四川重灾区5979所中小学校9月1日全面复学复课
2008-09-01  教育部  

字体大小:

  “9月1日,四川省所有学校按时开学,重灾区学校百分之百复课。”今天,在四川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涂文涛介绍了四川2008年秋季复学复课情况。

  截至8月31日,四川省灾区51个重灾县5979所中小学校已为9月1日全面复学复课做好了准备,新生入学所需的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也已准备就绪。9月1日,灾区339 .99万名学生(包括计划招收新生64.68万人)可100%实现复学复课。

  据介绍,在未毁损校舍复学复课的学生有33%;在维修加固校舍复学复课的有38%;在板房复课和以其他方式复学复课的有28.4%;在异地复学复课的学生有0.6%。

  51个重灾县中,共有19369名中小学生在异地复学复课。其中在广东、上海等25个省市复学复课8081人,省内在自贡、泸州、凉山等16个市、州异地复学复课11288人。为了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灾失学”、跨省异地复学复课的学生,由安置地对口支援单位给予了生话费补助;对跨市州整体异地复学复课的学生,省财政拨出专款给予了生活费补助;对在本市州复学复课的学生,由当地政府给予生活费补助。

  涂文涛说,重灾区6市州中职学校应复课学生25.98万余人(其中新生115905人),通过在未受损校舍、维修加固校舍、板房学校、异地复学复课等形式,到9月1日都能按时上学。

  据介绍,四川省重灾区共有21所高校,17所高校在原址复学复课,有4所学校省内异地复学复课。9月1日,13万多高校学生可实现全面复学复课。

  为保障地震灾区学校复学复课的师资,四川省教育厅和各灾区通过支教和招聘等方式落实灾区教师3862人。自7月底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重灾区校舍维修加固和教学仪器设备重置专项资金23亿元。到8月30日,除少部分不影响开学的实验仪器外均已完成到位,9月1日开学可投人使用。

  四川高度重视灾区师生心理辅导和援助工作,组织灾区2300余名骨干教师、校长参加了部、省级培训,参加了有关研修和夏令营活动,促进了灾区中小学教师自身心理的恢复、疏导和调适,并科学有效地进行了灾区中小学生灾后心理康复教育。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省将力争在2009年9月1日前实现大部分学校在永久性建筑恢复正常教学;2010年9月1日前,实现所有学校耍在永久性建筑恢复正常教学。据统计,地震致使四川13768所学校受损,需要恢复重建的学校达到11687所。

  全面复学复课之后,四川省将继续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质量,切实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教育系统灾后的安全稳定。

  攀枝花地震新受灾学校复课将视校舍情况而定

  截至8月30日21时初步统计,四川攀枝花一会理6.1级地震已造成21人死亡,113人受伤。涂文涛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攀枝花地震中,教育系统师生总体是安全的,只有少数几名学生受伤;没有校舍倒塌,但是有一部分已成危房。目前,教育系统的具体受灾情况,正在加紧统计中。

  涂文涛说: “四川省教育厅已指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全力排查受损学校,并及时按程序上报,我们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攀枝花的学校才能复学复课。如果有危房,绝不会让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赶复学复课的进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民日报:最大限度复学 最严标准防控
· 江苏科技大学 智慧复学在行动
· 废墟上燃起新的希望——灾区学校复学复课纪实
· 河南师大:“硬核”抗疫保复学
·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16天后灾区中小学全面复课
· 四川宜宾:持续高温终退去 近14万师生全面复课
· 教育部:地震灾区学校9月1日能够实现全面复课
· 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复课
· 北京科技管理学院复课 被欠薪教师已补领部分工资
· 湖北潜江浩口三小复课 事发教室已不再使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