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北京二中:学生手握按钮评价课堂教学
2002-03-29    记者 蓝燕

字体大小:

  年轻的英语老师张颖举起手中的阅读辅助教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的阅读课,是请大家对这本书的难易程度给出意见。”整个一节课都没有听到张颖询问哪一位同学的看法。下课后,她却告诉记者:同学们觉得这本书的难易程度适中。

  张颖收集同学反映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小小的数据发送和采集系统———“中小学综合测评系统”:同学们人手一个小蓝盒子———测评器,张颖的讲台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对教材的意见通过测评器上的选择按钮,发送给张颖,而张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则实时显示出一幅曲线图。可以看到,这堂英语课的图上,难易曲线始终在“0”坐标轴上下轻微徘徊。“以前上课要是想了解学生对课程进度的看法,可难了。”张颖说,尤其是年轻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很难从学生的课堂反映上准确把握合适的讲课进度,而有了测评器就大不一样。

  这个小小的蓝色盒子比普通的游戏棒还小。上面一块小的液晶显示屏,通过左右两排共9个按键,分别可反映不同档次的“评价”、“测验”、“反馈”和“选举”等项目。

  上课时,学生把测评器调整到“反馈”档,随时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出数值,老师的笔记本电脑接收到这些红外信号,立即会在显示屏上调整“课堂评估动态难易程度”柱状标示图:很容易、较易、适中、较难、很难,哪一项升得高,哪一项降得低,一目了然。同时生成的还有一张曲线图,这些都可以储存到学校的数据库中,留待课后作为教学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记者看到,以往各种公开课上靠听课老师填写书面意见的评价形式,如今只需按动测评器的按钮,就可以逐项给出自己认定的数据。除了评价公开课,对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素质的全员评价等都适用。

  在现代教育评价的研究中,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之间始终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以前,要想了解同学对某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除了口头调查外,一般都是每学期做一次问卷调查。一所中学20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师,调查指标如果设得详细,调查数据是海量的。由于后期数据整理的困难,即使用上机读卡,一般调查的指标和人数都不敢设得太多。也就是说,为了可行性,评价的科学性往往打了折扣,全过程评价就更谈不上了。反之,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时,同样缺乏既能够量化,又能够综合的科学数据。

  3月26日,北京二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奕和他带领的“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课题组,为前来参与北京二中教学工作研讨周的几十位兄弟学校的校长演示和讲解了他们的“中小学综合测评系统”。

  李奕认为,解决现代教育评价可行性与科学性矛盾的关键在于,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从采集末端数据入手。

  课堂教学评价在二中被赋值四大项17小项,包括教学目标、实施策略与方法、目标达成度,以及问题设问的新颖性、教学风度、教学密度和时间利用等等。每一小项有三个等级分,总体有综合评价等级分,最后还有听课老师对课程的书面评价内容。

  记者问一位高中女同学:“上课人手一个测评器,对于自我约束力差的同学,不会产生干扰吗?”她摇头说:“那里边除了反馈、评价、测验,没有任何可玩的项目,不会影响上课。”

  李奕告诉记者:“如果一个班上有五六个学生恶作剧,有意输入错误的数值,只要在5%以下,主要数据应该不会受到干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注重教育的细节建设
· 课堂新器材 讲课听不懂就按测评器
· 广州英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英语要达8级
· 山东济南市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名师义务辅导
· 我们这样改革:自主选择式考试
·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政治课
· 学生喜欢“各色”老师
· 学生偏科与不喜欢老师有关?
· 学生能不能做“大题目”
· 试题分难易 信心教育中学受宠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