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异步教学法让学生唱主角
2001-11-07    

字体大小:

    近日,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再次接受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教委的邀请,为几十所中小学校长讲授“异步教学法”。“异步教学法”是黎世法教授几十年研究实验的成果。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异步教学法”曾在1997年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万多所中小学推广了这一教学法,20多万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异步教学法”的培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黎世法说,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通行的做法是:以老师的满堂“授”为主,学生则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能不能“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授”。

  “异步教学法”以学情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异步教学法”有3个本质特点,即能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充分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在异步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相对弱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黎世法将教师的指导规律归纳为“五步指导法”: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将“五步指导法”应用到学生的“六步学习法”上就变成了黎世法的“六段教学法”,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六步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培养具有自学、创新、自主教育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头脑,同时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黎世法在武汉市进行了学生的“学情调查”。调查对象是36所省市重点中学的200名优秀中学生,1979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的40名少年大学生以及1980年考入武汉大学的60名高分学生。在对这300名优秀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和分析之后,黎老师发现,学习的个体性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他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黎世法说,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评估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现在只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黎世法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课程、评估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好比是要发射的卫星、控制卫星运行的系统和运载火箭。他说,我们现在有了“卫星”(课程体系)、“控制卫星的系统”(评估体系)而单单缺少“火箭”(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火箭”,“卫星”就不能上天。他认为,“异步教学法”就是“火箭”,起码是“火箭”的一种。

  黎世法的理论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教师王天义从1989年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任教时就开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异步教学实验,到2000年共进行了4轮实验,现正在进行第五轮实验(3年一轮),效果一年比一年好。1997年1月,实验班的3名学生代表云南省参加在兰州举行的“1997年全国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暨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选手选拔赛,均获二等奖,分别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这是云南省自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同年7月的高考中,朱寰同学以总分645分的成绩获云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实验班的学生全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其中94%考上重点大学。在2000年的高考中,实验班里仅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就有7人。

  黎世法认为“异步教学法”现在的推广进度是正常的。他说,任何改革都要面对旧事物的挑战,只能克服困难,前进一步,克服阻力,再前进一步。他对“异步教学法”的实施前景充满信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英语不能替代母语教学
· 异步网络化教学模型设计及实现
· 武汉:作文故事引发教育观念大讨论
· 作文里为什么不能说真话
· 用作文影响做人
· 教育遭遇世界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 考生选地理者寥寥
· 权威人士透露高考改革方向 高中英语学分制
· 百位特级教师倾心打造《新读写大语文》
· 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