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探索创建“学校联管、教师走教”的“片联校”农村办学新模式。日前,记者前往该县采访,所见所闻,感到这个县偏远山村、湖村的两万多名小学生,确实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近几年,岳阳县大幅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仅小学就由2000年的620所调整到2003年初的318所。这318所中除24所乡镇中心小学、107所已形成规模的完全小学外,其余187所小学都是分布在交通闭塞的山区、湖区的简易小学,办学条件简陋、无法按教学计划和新课程改革开齐课程,按规划都在撤并之列。
但撤并这些学校困难重重,其原因是“群众反对撤不了,中心小学容不了”。这个县已办的中心完小,上规模的村级完小普遍是寄宿制,勉强容下全县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再要扩容,受经济等状况限制,还需时日。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太小,爬山涉水上学不安全,上寄宿校经费上也增加负担,所以当地群众普遍反对撤并学校。
在这样的背景下,岳阳县创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思路,创建了“学校联管、教师走教”的“片联校”农村小学办学模式。岳阳县的“片联校”是以一所完全小学为本部,将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2至3所初级小学作为教学点,将本部与教学点联合办成一所“片联校”。“片联校”内决策机构是由校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和教学点负责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
“片联校”内实行“四个统一”:一是人事统一调配:在校内按需设岗,不管在本部还是教学点,均一视同仁竞聘上岗。二是财务统一收支:“片联校”内统一收费、统一开支、统一财物管理;三是教师统一待遇:教学点教师与校本部实行同工同酬,按竞聘上岗协议同在一个钱柜里拿补贴,领奖金;四是教学统一管理:“片联校”按小学教学计划、新课程改革要求,统一编制学校教学计划,统一编排课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质量考查和评估。对教学点的计算机、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统一调配走课教师,并坚持按课表走教,保证送教到点,执教到班,辅导到人。
由于实行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点虽然一般只有几个、几十个学生,但却能做到规范办学。记者在只有28名学生、远离校本部6.4公里的中洲乡红旗教学点见到,这里有包括一级远程教育点的34吋大彩电等教学设备,虽然两个复式班只有两名教师,却开齐了英语、音乐等所有课程,本部有3名教师在这里走教,英语教师还是岳阳市级骨干教师。
岳阳县干部群众反映,“片联校”最大的好处是让偏远地方的学校、学生同样享有了优质教育资源,与乡镇中心小学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片联校”统一安排人事,也缓解了农村小学计算机、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教师紧缺问题。因为统一福利待遇,还较好地解决了偏远教学点教师不安心,无人愿去的问题。
岳阳县是2003年秋开始创建“片联校”的,到今秋这一工作已基本结束,全县创建“片联校”135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42.45%,“片联校”带教学点185个,点上学生2万余名,走教教师615人。县里为了加强“片联校”工作,今年全县新增的38名英语、计算机教师,全部派到“片联校”,70%的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给“片联校”,另外,为解决教师走教的补贴问题,县里还视不同规模给每个乡镇数万元不等的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