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中国一流高校纷纷加盟“慕课” 搅动大学课堂
2013-07-15    新华网-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制图:宋 嵩

  数百年历史的高等教育,如今在互联网的语境中面临自我重塑。人数无上限、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嫁接互联网后的在线教育课程,正在全球范围牵引着百万量级的学习军团。中国的一流高校,也敞开大门,融入变局。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形式如何更迭,改革的宗旨始终如一。当西风吹临本土,中国如何孕育出适合国人修习的在线教育2.0版?东西交汇的一刻,我们如何取长补短、借力施力,让中国教育自强的同时更添自信?这一场变局,期待“中国的一课”。

  ——编 者

  慕课(MOOCs)来了。

  在线教育发展(MOOCs)国际论坛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此前一天,同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两校率先与慕课旗下Coursera在线课程签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和耶鲁、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全球最大网络课程系统。

  就在两个月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在线教育平台edX,成为其新入伙的6所亚洲名校之一。

  “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论坛上,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对慕课的评价甚高。

  知名高校的热力加盟,足以表明他们对“慕课重塑教育”的认同。需要讨论的似乎只是,它将如何、多快地实现这场颠覆?

推荐专题>>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

  何为“慕课”

  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却更具交互性,知名平台一年集聚数百万学生

  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2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而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

  “视频公开课只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是全新的2.0版,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这样解释。

  名校视频公开课只提供课程资源,而慕课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全程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的全过程。

  据介绍,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井喷却始于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

  2012年由此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在近期进入中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民日报:慕课十年,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 人民日报:慕课打开教育数字化新空间
· 人民日报: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 慕课10年:数字化为高等教育插上腾飞翅膀
· 慕课十年:高等教育教学进化之路
· 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教育部“云发布”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202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举行
· 突破慕课(MOOC)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 专访高校名师孟宁:“智能基座”精品慕课打通产教研壁垒,激发教学新理念
· 慕课打开教育更多可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