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工科院校的文科教学实践探索——来自河北工业大学的调查
近几年,由于我国法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学校庞杂、招生的数量庞大,学生就业率排名一直居后。而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法学又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然而,就在这种大背景下,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学生却仍然备受用人单位欢迎。近日,在河北省召开的全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河北工大在实践教学中是如何做的?这对当前的高教改革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改革:全程实践教学全员参与实习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成立不到10年,如何办出特色,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院领导班子在不断思索的问题。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发布 清华夺冠
国际经验表明,在许多法治发达的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都普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职业技能训练。而我国法学教育虽然也有实践环节,但由于缺少物质和教育制度性的保障规定,往往是象征性地进行毕业实习,结果大多流于形式,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在实践中磨砺能力、在实践中提升素质,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成才。”该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陈鸿雁说。
为此,从2007年开始,该院根据学生大部分来自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实际,着手在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系统建立起3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并从实践基地聘请了50余名兼职教授指导学生实习。
如今,文法学院已实现在校学生全程实践教学、全员参与基地实习的目标。学生自二、三年级暑假就开始进入实践基地实习,大四学生在每年的10月左右都必须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0周的实习实践。学院还将辩论赛融入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初、高级辩论赛,让学生在分析辩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撰写辩词等过程中,深化对基本课程的学习。
实践教学改革以来,学院的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及总的就业率显著提高。
就职于天津市河北区法院的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刘文浩再过几天就工作满一年了,由于有实习经历和实践基础,工作上手快,毕业后就被单位安排入职工作。他说:“我能得到这份工作,得益于在实习基地为期10周的实践锻炼,在实习期间能接触到实务性的工作,发现不足可及时弥补,增加了学习的针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