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之间,上海与纽约之间,陆家嘴与曼哈顿之间,有了一所大学相连对接。美国纽约大学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今天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启动建设“上海纽约大学”。作为首所中美合办的独立法人大学,它能为中国、上海、高校带来什么?
一块高教试验田
从大学恢复高考到出国留学潮,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开放”二字密不可分。
上海纽约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推出后的一个实质性动作,既是上海首例,也是国内近5年来批准筹建的第一所中外大学。
把中外合作办学向“高水平、高质量”提升,正是上海纽约大学的定位。合作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表示,办上海纽约大学不在于多办一所学校,更不是中低水平的重复和复制,而在于全面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国内创办一所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大学。
中美两校合作,其实也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与一个高等教育强国的高层次合作。对我国而言,与国际高校合办大学,按照国际通行的现代大学制度运作,也是高教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
比如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上海纽约大学按美国标准确定为8:1,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一倍以上,为的是实施小班化、研讨式教育。又如“理事会”,治学架构建立在学校理事会基础上,由中美双方各4人组成,校长由华东师大选派,执行副校长由纽约大学选派,并直接负责学术管理。
俞立中说:“开放可以推动改革,改革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大学教育坦然地放到国际高等教育平台上去考量和审视,不仅会更多吸引国际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更可借鉴一流大学经验,认真反思自身发展理念和办学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