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纪实记录

孙永革: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我看IPv9

www.edu.cn    《中国教育网络》2008年12月增刊  2014-11-14  字体:  

  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

  ——我看IPv9

  文/孙永革

  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

  与很多人的想像相反,互联网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互联网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互联网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

  从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互联网始于一个政府项目。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美国政府资助开发了“ARPANET”,一个旨在应对核武器攻击的、可迅速复原的备用通信网络。1983年,ARPANET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互联网。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 的通讯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那时,ARPANET 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net。到1990年, 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骨干网之一。互联网应用也从军事上转变为教育科研应用。

  1986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成立。该任务组引入了一个有众多专家参与、基于合作与协商一致的决策程序、对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进行管理。在这里,没有“中央政府”,没有集中规划,也没有总体设计。

  互联网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开放互联、共享参与的核心理念,在设计上使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终端的智能性随意产生各种信息,网络只负责传递信息而不做任何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网络的开放性。但是,从网络结构来看,互联网是一个发散的网络,尽力而为的网络,与电信网相比,没有计费系统、没有网管系统、没有服务质量保障。网络应用的趋势是社会的广泛参与,出现了互联网控制权和管理权分散的问题。正因如此,各国纷纷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工作。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有关工作的请示”,正式启动并明确以IPv6协议为基础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经过几年来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下一代网络示范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并在国际上取得较为广泛的认可。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4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27 文网文[2008]228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