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2022-06-08 科技日报

  高考语文,总能在考试结束后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相比于数学、物理等科目的“硬核”,语文题目似乎更能引起大家讨论的热情。但其实在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里,同样也有着不少“硬核”科技元素贯穿其中。

  作文题目是每年高考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材料中便提到,“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超级计算机,大家并不陌生,但此次获奖的其实并非某型超级计算机,而是使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实现了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该获奖项目可以在304秒内实现美国传统超算“顶点”需要一万年才能完成的运算。不仅如此,谷歌公司曾于2019年依靠“悬铃木”量子计算原型机在200秒内完成了百万量子采样,并宣称获得“量子优越性”。我国团队的此次获奖项目,则在传统超算的基础上,依靠量子模拟这一“软件”实现了同样水平的运算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了谷歌宣称的“量子优越性”。材料中最后提到的“戈登贝尔奖”,则是设立于1987年的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学术奖项,被称为“超算领域的诺贝尔奖”。我国相继在2016年、2017年、2020年以及2021年4次登顶。

  除了“硬核”科技成果,科学家的名字也在语文题目中多次出现。本次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题中,便选用了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的故事。

  栾恩杰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幕后英雄之一。但他的成就又远不止探月工程,我国第一代潜地火箭、第一代陆基机动火箭、首次中国载人航天……这些重大工程的背后都有栾恩杰的名字。有人说,他的每一段经历拿出来,都值得大书特书。栾恩杰作为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领导了这项工程从论证立项到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也是由他率先提出。当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时,栾恩杰的回答很简单,“月亮是重大的表达方式”。他不希望当中国的教科书再提到月球时,用的还是美国人拍的图片。如今已年近82岁的栾恩杰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激励着新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国际航天的竞争中,谁也没有停下来等中国人。”他说,同时也相信,中国人从来不需要别人等待。

  除了超算、航天的大故事,今年的高考语文阅读中还有小小雪花带来的对科学精神的思考。本次高考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三则材料全都不约而同指向了一个问题,雪花为什么是六角形?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一点也不轻松。历史记载中最早发现雪花是六角形的,是生活在我国公元前100多年的韩婴。他在《韩诗外传》中明确写下:“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西方第一个记录下雪花六角形形状的,是瑞典人奥拉夫·马格努斯。他在1555年首次对雪晶进行了描述,时间比韩婴晚了1600多年。但可惜的是,韩婴仅仅发现了雪花的这一特点,没有进行深入探究。第一个对雪花形状进行深入研究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为研究雪花为何是六角形,他在1611年专门写了一本小书《六角雪花》。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发现雪花六角形的秘密,但在他之后,笛卡尔、列文虎克等一众知名科学家,都曾对雪花六角形的原因进行研究。今天人们大致可以知道,雪花六角形的形状与属于六方晶系的冰晶有关。但出题人选取这3篇文章,或许并非只是想告诉考生雪花形状的来由,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引发考生对于发现问题、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的思考。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高考语文试卷中提及的科技元素还有很多,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天宫”、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论文、科技支撑下的北京冬奥……它们无一不是在告诉考生,科学精神不分文理,无论学习哪个科目,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都将是照耀他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