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工作保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许锡挥到北京大学念书,朱光亚在中科院工作。“我们离得很近,我常在校门口看见他。他生活很简朴,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一直到70多岁。其实他有车有警卫,但是他坚持这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朱光亚参与核武器研究,当时严格保密,他严于律己,家人都不知道。“核工作者的要求是,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儿。直到原子弹研究成功,向外界公开了消息,我们才知道他的工作。就连他的儿子知道时也很惊讶:‘原来原子弹是我爸爸搞的!’”
许锡挥说,朱光亚虽然是著名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但是他有空的时候,会买菜、会砍柴、做家务。“朱光亚和我们家人的关系都很好”。
解放后首批归国留学生
许锡挥说,有一件事,他们家人都印象深刻。中大老校长许崇清1969年在文革中去世,直到1980年才平反。当时广东省政府补开了一个大型的追悼会,这已是在他去世10年之后了。“我们兄弟姐妹都到齐了,但朱光亚因为公事没来成,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1988年广东省举办纪念教育家许崇清诞辰100周年大会,就在中大召开,朱光亚知道后,表示无论如何一定要来参加。来参加时,他还在中大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许锡挥说,朱光亚是解放后回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动员了几十个留学生一起回来!他在归国的船上发表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号召大家都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这件事在美国影响很大。”许锡挥说,中国搞核武器的老一代科学家,大多是从美国回来的。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