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百万奖金不张扬
1996年10月,朱光亚荣获了“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把全部奖金捐出,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
100万元港币对于任何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存在银行,当时的年利息少说也有10万,况且他的经济状况并不特别宽裕。
于是,有人试探性地建议他说:您实在要捐出的话,是不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比如说50万,这也不少了。朱光亚听后十分平和地说:“工程科技奖助基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海外友好人士捐助的,如果我们能捐献出一点,也算是做一点工作和一份贡献。”
在捐出了100万元港币后,朱光亚又反复叮嘱周围的人,这件事千万不要张扬出去。不宣传不张扬自己是朱光亚的一贯风格,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他不希望因此给其他人造成压力。
工程院搬进科技会堂后,中国科协领导人曾提出请朱光亚和几位副院长到小餐厅用餐,又被朱光亚等领导谢绝了,他们一定要坚持和大家在一起吃份饭。
1998年朱光亚离开中国工程院领导岗位时,又再三叮嘱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办公室里所有用公费购买的书籍、资料,一册也不许带走,一定要一件一件整理登记后交上去。
板门店谈判 学会吐烟圈
沉默寡言的朱光亚,也有幽默的一面。有一次,在核武器研究院开会,休会时他抽空点燃一根烟,吐出一连串又圆又大的烟圈。
身边同事十分好奇,朱光亚幽默地说,能吐出如此“高难度”的烟圈,这要归功于板门店谈判。
抗美援朝时期,朱光亚在板门店停战谈判中担任中方代表团的外文秘书和高级译员。
由于谈判陷入僵持阶段,双方保持沉默,一言不发,中方看着美国人一支接一支吸香烟、一口接一口吐烟圈,于是也相互递烟。朱光亚就在这时学会了抽烟和吐烟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