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缅怀两院资深院士朱光亚:“朱光亚星”永不熄灭
2011-02-28 科学时报 丁佳

  2月27日,在朱光亚北京家中10余平方米的灵堂里,摆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家属、科技界领导、与朱光亚共事过的专家等各界人士均专程赶来吊唁。

  “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81岁才退休。”朱光亚长子朱明远说。他多么希望父亲能与家人多分享几年天伦之乐。

  赤子之情,写下拳拳报国心

  朱光亚生于1924年12月25日,湖北省武汉人,从中学起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唤起了中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梦想。当时的国民政府遴选了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3名科学家赴美考察,当时吴大猷推举的两名同行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

  1946年,年仅22岁的朱光亚登上了驶往美国的轮船。但踏上美国土地不多久,朱光亚就认识到了一个事实:美国根本不想对中国公开原子能技术,更不会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赴美考察小组被迫解散,但朱光亚并没有放弃。1946年9月,他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朱光亚在核物理学的天地里如鱼得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以全A的成绩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并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顺利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平步青云的科研道路没有让朱光亚冲昏头脑,他没有忘记初到美国时遭受的白眼,他更是一刻不敢忘记大洋彼岸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更让他报效祖国的决心无比坚定。

  1950年初,朱光亚联合了51名旅美留学生,牵头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不久,这封公开信刊登在《留美学生通讯》1950年3月18日第三卷第八期上,信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感动了无数海外学子,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朱光亚的鼓舞下,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