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萤火一号”能实现火星之旅吗?
2011-11-10 新华网

  搭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1月9日4时16分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按计划,升空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将开始工作,并通过3次点火将两个探测器送入环火星轨道。但随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生“意外情况”,其主发动机未能点火工作,没有按计划实行变轨。

  为什么要探测火星?

  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加上火星气压低,沙漠化非常严重,易形成强烈的风,卷起的狂沙形成尘暴,火星被航天界称为“航天器的墓地”,从1960年起至今,人类探测火星大多以“悲剧”收场。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第一枚探测器,但这枚探测器连火星环绕轨道都没有到达。2007年8月4日,美国发射“凤凰号”探测器,“凤凰号”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萤火一号”工程应用首席科学家吴季透露,自1960年以来,人类已经向火星发射了40多个探测器,只有15次成功进入了火星轨道,8次成功着陆。

  既然探测火星这么困难,为什么各国还是热衷于探测火星?吴季说,研究火星就相当于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在所有的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是最相似的:火星的自转周期(24小时39分22.6689秒)几乎与地球(23小时56分4.09秒)一样,也有四季变化,火星表面有水的迹象和火山迹象,与地球相似,因此火星或许能为我们探索外星生命提供线索。历史上,地球还曾出现过像现在的火星一样异常寒冷的时期。未来地球会不会变得太热,以致海水都蒸发掉,成为第二颗火星?这些问题通过探测火星可能找到答案。

  吴季介绍,按计划,“萤火一号”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火星空间环境、火星大气环境等。其中,对火星电离层剖面的探测,以及对火星磁场、磁层、边界层在太阳活动下有何关系的探测等工作都属人类历史首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