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为大地做"体检" "陆态网络"监测地壳运动
2012-03-28 北京日报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站点分布图

上海VLBI监测站25米天线

  新闻背景

  近日发生的智利7.2级地震和墨西哥7.8级地震,再次吸引了人们对地震问题的关注。

  由中国地震局等六部门联合承担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不久前通过国家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从设计理念、观测规模和精度水平看,该网络与美国PBO和日本GEONET一同成为世界上性能指标最先进的三大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2260个观测点为大地做“体检”

  如同给人做心电图,要在手臂、脚踝等处夹上夹子采集数据一样。科学家们在全国选择2260个观测站点,通过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等高科技手段,以连续观测与非连续观测相结合的方式,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为大地不断做“体检”。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资5.24亿元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自2007年12月开工建设,经过4年的努力,按计划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日前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陆态网络是一个以监测地壳运动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兼顾军事测绘保障、地球科学研究、大地测量应用和灾害天气预报的国家级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综合网络系统。它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主,辅之以多种高新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岩石圈的地壳运动和重力场变化、水圈的海平面变化、大气圈的对流层水汽含量变化、及近地空间圈的电离层平均电子密度变化等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综合监测,为研究现今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理和某些空间环境的演变提供基础资料。

  陆态网络最主体部分由260个GNSS连续观测站和2000个GNSS非连续观测站构成。这些站点不仅全面覆盖中国大陆,而且在一系列主要活动构造区、活动断裂带、地震重点危险区等进行了针对性的加密布设,并在我国南海的永暑礁、永兴岛和周边的老挝、缅甸进行了布设。

  GNSS是以美国的GPS为代表的新一代全世界、全天候、全时段导航与授时系统。除主导当今的全球导航与授时外,GNSS最大的成就是为大地测量提供了高精度、大范围、全天候、低成本的革命性技术手段,使我们能够以数毫米量级的精度,定量而直接地监测从全球板块运动到局部断裂活动的各种规模尺度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形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