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枭龙战机座舱
编者按:4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央企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的新闻,中航工业获得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金奖的《枭龙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设计技术的创新与实现》也成为了报道题材。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航工业研制的“枭龙”飞机航电系统达到了世界第三代战机的先进水平,“搭载‘枭龙’飞机出口这个平台,产生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在中航工业之内结出了累累硕果。
“获得‘神华杯’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金奖的有: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报送的《枭龙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设计技术的创新与实现》项目……”
当这个喜讯传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中航工业成都所的时候,全所青年倍感振奋,“枭龙”航电项目组的年轻人更是激动地击掌庆贺。首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评选活动于2007年进行,在中央企业青年中影响深远,中航工业也非常重视活动的参与。此次“枭龙”飞机航电系统的研发能够取得成功并一举捧回国家级金奖,正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长期致力于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结出的硕果。
年轻的战场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35岁以下的青年超过了40%,他们绝大多数都来自全国各大重点院校。如何做好这些高学历青年员工的人才培养是中航工业成都所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所结合研究所型号任务以及航空科研院所自身独具的行业特点,深入开展了多项具有科技特色的创新创效活动,为青年搭建了创新舞台,成为服务青年成才、推动研究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广大青年正是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氛围里追逐梦想、实现梦想。
“枭龙”航电研发中心由研究所各个专业派出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50多名技术人员和巴基斯坦派出的24名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开始启动就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技术创新难度大、研发时间紧迫、对巴技术转让困难重重,这三重难关像三座大山紧紧压在研发中心每一个人心中。许多技术在研发中心的历史上都是空白。航电技术新,是“枭龙”飞机的亮点,也是一条十分艰辛的创新之路。整个研发周期从系统的顶层设计、软件开发、设施组建,到完成系统DSI综合试验仅仅只有两年的时间,这在我国三代机所有型号的航电系统设计历史前所未有。除航电系统开发外,研发中心还需要执行大量的对巴技术转让。也就是需要对巴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这样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实在不亚于设计一套全新的航空电子系统。
建立模型和代码管理、用Stateflow开发子系统软件模拟器……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为短时间内完成研制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千份英文文档,5000多A4的图纸,数字样机组建完成。遴选技术难点、对巴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按照预定计划,所有程序有序推进着。这个年轻的团队经受了我国航电系统设计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严峻考验,仅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便用一个个漂亮的节点宣告“枭龙”航电项目的成功,实现了我国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从技术引进向整体技术输出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