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美军特种炸弹
2001-10-24 蔡伟

  近日,美军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中,使用了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和CBU—89集束炸弹(见上图飞机机翼下),摧毁许多塔利班地面目标。

  GBU—28炸弹:“地下掩体粉碎机”

  GBU是“制导炸弹”(GuidedBombUnit)的缩写,它的重量高达5000磅(约2270公斤),装备有重达4637磅的激光制导穿甲战斗部,具备穿甲、爆破和粉碎三种功能。试验证明,GBU—28炸弹可以穿透20英尺(6米)的钢筋水泥工事和100英尺(30米)的普通地面,爆炸半径超过9.2公里,因此获得了“地下掩体粉碎机”这样一个凶猛的绰号。

  开始研制GBU—28炸弹是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时期,当时伊拉克为了防止空袭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地下掩体,主要作为伊军的指挥中心和通讯中心。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曾经多次利用精确制导炸弹直接命中一些类似的掩体,但是却很难摧毁它们。为此美国空军迅速向美国军工界提出研制超级炸弹的要求。1991年2月,军火公司接到研制要求后,将美国陆军的8英寸炮管装入常规炸药,再加上激光制导部件组装成GBU—28。之后,新研制的炸弹进行了空中投掷试验。2月27日,两枚GBU—28被运往海湾战区,在海湾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空军使用F—111战斗轰炸机挂载这两枚GBU—28炸弹对伊拉克的地下指挥中心进行了空袭。从当时的录像资料来看,炸弹成功地摧毁了目标。直到海湾战争后的1997年,GBU—28炸弹才正式投入生产。GBU—28可以挂载在美国空军的F—15E、F—111战斗轰炸机和B—2隐形轰炸机上。不过由于GBU—28的弹体长达3.88米,因此像F—15E这样的重型战斗轰炸机也只能在机腹中线挂载一枚此型炸弹。目前GBU—28已经有了被称为GBU—37的改进型,据称它已具备了摧毁发射井下洲际导弹的能力。

  CBU—89集束炸弹:自动编程进行引爆CBU—89(Gator)集束炸弹(通常也称为子母弹)在美军的武器库中并非是一种新型武器。最早的Gator全称是“Gator反装甲武器系统”,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航空喷气军火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在称为Gator的撒布器系列中约有近10个品种,现在主要使用CBU—78和CBU—89两种,其中前者由美国海军使用,后者由美国空军使用。

  CBU—89还可称为地雷撒布器。CBU—89是由SUU—64/B战术弹药集束炸弹箱改制而成,外形与普通炸弹相似。CBU—89内装72枚BLU—91/B反坦克地雷和22枚BLU—92/B防步兵地雷。前者采用磁感应引信,通常在弹体到达最佳引爆点时才引爆,主要用来反装甲车辆;后者投放后采用触发式引信引爆,弹体采用钢质杀伤破片,主要对大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杀伤,两者均可对引爆装置进行自动编程。在飞机出航前,地勤人员还可以通过对集束炸弹箱上的开关选择预先设定地雷引爆的时间。CBU—89/B型集束炸弹广泛装备于美国空军的F—15E、F—16、B—1B等作战飞机上。时至今日,CBU—89和CBU—78集束炸弹还在不断的改进之中。1995年,在炸弹尾部安装风向修正器(WCMD),WCMD可将普通炸弹转变为适用于全天候攻击的精确制导炸弹。2000年11月,美国空军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集束炸弹风向修正器的飞行测试。这种风向修正器价格低廉,每套装置仅1万美元,但却使CBU—78和CBU—89具备了自主攻击能力。美国空军计划到2005年共订购4万套WCMD,届时美国空军的CBU—89集束炸弹将全部具备精确自主打击能力。

美士兵将一枚GBU—28炸弹挂载在F—15E战斗机机腹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阅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