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先后在风暴洋东南、弗拉-摩洛地区、亚平宁山区的哈德利峡谷、笛卡尔高地和澄海东南的金牛-利特罗峡谷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
月震比地震发生的频率小得多,每年约1000次。月震释放的能量也远小于地震,最大的月震震级只相当于地震的1级~2级。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700千米~1000千米处,而地震的震源深度仅几十千米到300千米。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多次反射回返,持续时间近1小时,而地球上这种小地震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太阳和地球的起潮力是引发月震的主要原因,此外,太阳系内的小天体(如陨石、彗星碎块)撞击月球时,也可以诱发较大的月震,比如1972年7月17日21时50分50秒,在月球背面靠近莫斯科海附近,一块重约1吨的巨大陨石撞击月球,产生了一次3.5级~4级的月震。另有一类来历还不明的月震,在几天内每隔几小时反复发生。月震的稀少意味着月球内部是固态的,而且其内部中心温度较低。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