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多地加码技术经理人培养政策,上海交大技术转移(MTT )硕士成关键抓手
2025-10-23 上海交通大学

  当前,技术经理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我国虽临床研究数量占全球1/3,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5%,高素质技术经理人缺口已成为制约转化效能的核心瓶颈。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培育专业队伍,上海交大率先探索的技术转移硕士(MTT)学位点,更成为政策落地与人才培养的典型样本。

  从全国层面看,技术经理人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目前全国超10个省份已将其纳入职称序列,多省市将其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其中上海明确提出“像培养科学家一样培养专职技术经理人队伍”。上海市科委更表示,2024年将进一步出台技术经理人配套政策,旨在激发市场与人才活力,更好赋能科学家成果转化。

  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同样显著。以上海闵行区为例,该区推出“闵行科创10条”,明确鼓励企业科研人才报考MTT等科创领域课程,对完成课程者按学费50%、每人最高20万元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支持上限60万元,政策操作指引已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

  作为全国首个MTT学位点设立单位,上海交大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该校MTT项目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国家关键领域,采用“多元化师资+定制化课程+模块化场景”模式,引入金融界高管、企业创始人等专家资源,还创新性设置科技成果转化长实践项目。“政策补贴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项目的实践课程更让我直接参与到3个芯片技术转化项目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执行院长、MTT项目主任刘少轩:在过去的两年,这300多位同学一共服务了我们39个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大部分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和科研人员的技术发明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交大MTT独创“五力模型”,锻造复合型科创人才的基石

  面对公众对“技术转移”的认知盲区,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陈建科主任以AI技术为例阐释:“技术转移不是简单的成果转化,而是为技术寻找产业应用场景的过程。只有找到合适的市场场景,技术才能真正赋能经济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管理类专业硕士(如MBA、EMBA),MTT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以法律、市场、技术、金融、管理五大能力为核心的“五力”培养模型,聚焦‘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五大核心能力,目标是培养“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懂法律、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在“懂技术”方面,项目强调重在掌握技术分析能力及“翻译”科学语言为商业语言的能力;在“懂市场”方面,核心是与技术力协同,精准定位应用场景。“传统MBA培养的是企业职能管理者,而MTT学员需要掌握技术成熟度分析、概念验证、投早投小等特色能力,这些都是科创生态的刚需技能。”陈建科主任表示。

  为进一步推动政策红利释放,上海交大针对2026级MTT项目推出多项奖学金,可与闵行区资助政策叠加使用,单人最高资助达34.9万元。目前,2026年国家研究生考试报名通道即将在10月27日截止报名,请在研招网报名时及时报名,助力更多人投身技术转移专家领域,破局转型,开启事业第二增长曲线。

  从地方政策补贴到高校专业培养体系构建,我国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已形成“政策引导+高校支撑”的双轮驱动模式。随着各类政策持续落地,技术经理人将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