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北大人民医院糖尿病和餐后高血糖方法出炉
2013-11-14 医师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纪立农教授等基于年龄、性别、腰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等 6 项指标,建立了用来筛查我国未诊断2 型糖尿病的新风险评分系统,其最高分值 51 分,最佳诊断阈值为 25 分。研究者指出,“新的糖尿病评分系统不需要实验室检查数据,是筛查我国未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靠工具”。(DiabetesCare. 2013 年10月21 日在线版)

  与此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杨涛教授等根据常规临床信息,建立了不用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餐后高血糖风险评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鉴别餐后高血糖高危人群,显着减少OGTT 检查。(Diabetes Metab ResReviews. 2013年10月24日在线版)

  糖尿病风险评分系统

  研究者利用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数据,该研究纳入 16 525 例男性和 25284 例女性成年受试者,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无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 7.0 mmol/L 或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研究者首先根据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的 β 系数,建立新的糖尿病风险评分系统(表1);然后在两项青岛研究中进行验证,包括一项随访期为 3 年的前瞻性研究和一项于 2009 年开展的横断面研究。

  新建立的糖尿病评分系统包括年龄、性别、腰围、BMI、收缩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等 6 项指标,最高分值 51 分。在初始研究及两项验证研究中,在筛查未诊断 2 型糖尿病时,该评分系统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8、0.725 和 0.702, 提 示 预测价值较高。研究者发现,新评分系统的最佳阈值为 25 分,这一阈值在两项验证研究中的敏感性分别为 92.3% 和 86.8%,特异性分别为 35.5% 和 38.8%。

  餐后高血糖评估系统

  杨涛等根据一个包含 7953例无糖尿病史受试者的队列,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了 2 个餐后高血糖风险评分模型。简单模型中的指标为无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脉搏、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家族史;完整模型另外加入了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如下)。

  分析显示,简单模型的预测价值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类似。与简单模型、空腹血糖和 HbA1c等相比,完整模型的预测价值最高。80 分为完整风险评分模型预测餐后高血糖的最佳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5.97% 和 67.56%,需要进一步行 OGTT 者的比例为48.38%。

  简易风险评分 =3× 年龄(岁)/10 - 4× 身高(cm)/10 + 2× 体重(kg)/10 + 4× 腰围(cm)/10 + 2× 收缩压(mmHg)/10 + 2× 脉搏(次 /min)/10 + 2× 高血压+ 3× 血脂代谢异常+ 4× 糖尿病家族史。

  完整风险评分 =3× 年龄(岁)/10 - 4× 身高(cm)/10 + 3× 腰围(cm)/10 +收缩压(mm Hg)/10 +脉搏(次 /min)/10 + 3× 高血压+ 3× 糖尿病家族史+ 14× 空腹血糖(mmol/L)+ 2× 甘油三酯水平 /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