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科院中子学研究得到ITER国际组专家高度评价
2007-04-26 中国科学院

  近日,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总部所在地法国卡达拉舍(Cadarache)召开的ITER中子学国际合作任务进展评估会议上,代表中国出席会议的等离子体所吴宜灿研究员和郑善良博士在会上向与会的20多位国际专家汇报了等离子体所反应堆研究室(称为FDS-Fusion Design Study团队)承担的三个ITER合作项目的进展报告,并对未来ITER中子学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他们的报告受到了国际组专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

  反应堆中子学研究是研究中子在反应堆系统中的运动过程、与堆内核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反应堆性能的影响等。它是反应堆设计、核安全与环境影响评价、材料的辐照损伤等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可在其它核技术领域(如中子照像与检测、癌症放射治疗等)获得广泛的应用。早在2005年等离子体所代表中国承担的首个ITER项目“上窗口屏蔽核分析”就顺利通过了ITER国际组织的验收,成为中国首个通过ITER国际组织验收的合同项目。该项目的完成与验收使ITER国际组织中子学专家对中国中子学研究的实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鉴于该合作项目的成功,ITER国际组专家强烈推荐并批准由中国进一步承担“三维基本中子学模型和剂量计算核数据库升级”以及“中子学自动建模软件系统测试与应用”两个新合作研究项目。

  等离子体所的科研人员依托团队在分析工具和先期研究方面的经验和实力,顺利完成了这两个项目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ITER未来的中子学研究与核安全分析奠定了模型、数据库和建模软件基础。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和新发展的中子学软件/数据库/模型已在欧、美、日、韩、印等国获得了应用,并为ITER设计和安全分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ITER国际组织中子学项目技术负责官H.Iida博士在给FDS团队学术带头人吴宜灿研究员的信件中写到:“你的团队实际上已成为世界中子学领域引领性团队之一(one of leading groups in the world)”、“你的团队在一些中子学课题上已取得了惊人的进展,达到了最先进的水平(the most advanced level)”。欧、美、日等国该领域多名权威专家也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美国核学会2007年度会议也特邀吴宜灿研究员前往波士顿作邀请报告。

  等离子体所吴宜灿团队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中子学软件、数据库和建模等方面已占领了重要的先机,在国际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未来聚变堆与多功能混合堆设计、核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以及其他中子学相关核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