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从论文数据看“985工程”成就
2010-07-22 科学时报 祝汉民

  通过分析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产出标志之一——科技论文,在实施“985工程”以来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以大致看出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在这11年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用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的产品“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中的数据,对“985工程”中的21所高校在这11年中,无论是被收录的SCI论文数量,还是SCI论文的篇均论文引用数(指质量)的变化,来探讨“985工程”11年的成绩。

  表一列出了1998年(“985工程”开始实施年)ESI所收录的中国21所高校的SCI论文数(从1989年1月到1998年12月底,10年间),和ESI公布的(从1999年1月到2009年6月底,即10年半时间)中国21所高校的SCI论文数。从表一可以看到,所有高校的SCI论文数,均有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增加。如上海交通大学,10年前,被SCI收录的论文只有638篇,而最近的10年半中,SCI论文达18246篇,增长了近30倍。又如浙江大学,1998年底之前的10年,SCI论文为1273篇,而到2009年6月30日之前的10年6个月,SCI论文上升到25516篇,增加到原来的20倍。当然,这同两所高校在1998年后,合并了一些高校,扩大了原来的学科有关系。

  实际上,自实施“985工程”以来,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除了在数量上大幅上升外,论文的创新力和学术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从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用的篇均引用数不断上升中也可以看到,表二则列出了这一变化。

  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判断一篇科技论文的内在价值及其创新力,科技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用的频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越多,表明该论文的原始创新力和影响力越大。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就是用这一指标,成功地预测了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从2002年至今,在他们统计的各学科的引文桂冠者中,就预测到了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表二列出了“985工程”21所高校在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11年间),每所高校发表的SCI论文的篇均引用数,和两年后,即1999年1月1日到2009年6月30日,每所高校发表的SCI论文篇均引用数。从表二可以看到,所有高校在这两年中,SCI论文的篇均引用数都在上升,只是上升的速度不同而已。像清华大学是21所高校中篇均引用数上升得最快的高校,从两年前的3.84上升到今年的5.79,说明该校近年发表的SCI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均提高较快。在所统计的21所高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的科学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创新力最高,该校发表的SCI论文的篇均引用数为7.13,在所统计的21所高校中最高,不愧为中国科学院办的高校,有从事高质量科学研究的传统。

  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60年中,尤其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科学和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已有4000多万,数量居世界第一。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均越来越多。按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的统计,2007年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已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但是我国发表的高质量科技论文较少,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模仿跟踪多,创新突破少,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原始创新的成果更少。我们只能算是个科技大国,还不是科技强国。表三列出了国际上某些大学发表的SCI论文数和篇均引用数,可以看到这一差距。

  从表三可知,世界顶级大学不但发表的SCI论文数多,而且学术质量高。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论文篇均引用数分别达到27.78和19.31。另外从表三还可以看到,科技强国大学的论文篇均引用数都超过了10,而新兴国家如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的著名高校的SCI论文的篇均引用数都不到10。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科技创新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综上所述,实施“985工程”的11年,我国发表的SCI科技论文数在大幅上升,其学术质量和创新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和科技强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急起直追,只有当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力很强的国家时,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有更加牢固和坚实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