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教育网:我们知道山西大学是山西省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请您简单谈谈山大的办学历史。
郭校长:山西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山西大学曾为中国最著名的五所大学之一。
在五十年代初的院系调整中,山西大学为新中国高教事业的奠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都与山西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199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山西大学列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
2005年5月,山西大学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
2005年9月周济部长莅临山西大学指导工作
2. 中国教育网:一百年来,山西大学在传播科学知识,推行科学教育,对民族高等教育进行不懈探索追求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文化传统,请您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郭校长:归纳起来讲,可以说是以下四个传统。
中西会通: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学校创立伊始,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中西融合,中外教师交叉任课,新建校舍也尽显中西辉映之风格,中西文化共融的教育模式举国独创。中国第一所大学译书院---山西大学堂译书院翻译出版了数十种外国书籍,直接引进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学术思想。如今的山西大学已与美国、英国、俄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40所高校开展校际交流。聘请了杨振宁、丁绍光等260多位海内外著名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求真至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融合。山西大学始终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蕴含着尧舜故乡的千年芳泽,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名宿云集。章太炎弟子"南黄北李"的黄侃、李镜蓉,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江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大法官梅汝遨等学界名流,均曾执教于山大;孙中山、蔡元培、蒋梦麟、黄炎培、俞平伯、徐志摩、熊希龄、郑振铎、叶恭绰、胡适、朱自清、柳亚子、梁漱溟、赵元任、周作人、丁玲等学界名流群贤毕至,播撒智慧星火。
登崇俊良: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的融合。历经世纪之旅,山西大学栉沐风雨而茁壮,历经沧桑而弥坚,为国家培养了12万名各类人才。中国石油工业奠基人孙健初,地质学家王曰伦,中国生物统计和作物育种学科创始人王绶,中国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百年中国十大文物鉴定专家徐森玉,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雪峰,财政部党组书记戎子和,中国人民银行创始人刘少白等等,都是众多优秀学子的代表。
自强报国:学校发展与民族崛起的融合。在二十世纪攸关国运兴衰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山西大学都挺身而出,奋勇走在时代的前列。从争矿斗争的惊天壮举到辛亥革命的抛洒热血,从五四运动的英勇呐喊到克难坡的艰难跋涉,从虎啸沟的抗日烽火到旧北平的不屈抗争,从迎解放的英勇豪壮到新山大的不断超越,山大人的自强精神、报国情怀都深深镌刻于民族崛起的年轮中。
山西大学旧校门
3.中国教育网:今年是"十一五"开始的第一年,您如何评价山西大学在过去五年中的业绩?
郭校长:新世纪开始的五年,山西大学站在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高地,开始了新百年的扬帆启航,实现了"十五"发展的新跨越。5年的崛起,开启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过渡的历史新起点。
硕士点由2000年的57个增至137个,博士点由9个增至48个,还新增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位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的第46位。同时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历史性突破。
五年来,山西大学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山西大学的综合排名由五年前全国高校的146位跃居第64位。
4.中国教育网: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和科研人员。"十五"期间,山西大学实现了跨越发展,在教学科研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郭校长:2003年,彭堃墀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我省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并于2005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我本人也被聘为文科最高学术组织----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高级咨询机构首届委员。在我省实施的"强校工程"中,山西大学光学学科团队和科技哲学团队成为我省5个优秀创新团队中的两个。全省评出11名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大占6名;全省评出54名青年学术带头人,山大占13人,起到了山西省学术领先的作用。
山西大学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我校获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总得分位居全国参赛高校的第十三位。
五年期间,学校连续获得五项国家科研大奖,成为科研竞争力显著增强的新亮点。对先秦文化的深入发掘奠定了《山西文学大系》出版发行的基础,完成了榆次老城设计工程和山西博物馆浮雕设计与制作工程,促进了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
"低度有色配制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使汾酒集团在三年内增加产值2.4亿元,利税3800万元。 "芒硝法生产硫酸钾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使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内增加产值6.5亿元,利税1.16亿元。 "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用于环保教具板笔系列产品的生产,三年内销售全国近千所学校,销售额达2990万元,新增利税960万元。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收宝",对小麦、棉花、果蔬类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正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使用。 "绿色农业系列生物复合肥"已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建立起多家生产企业。 "BZ-11R氯化钾全光亮镀锌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已有全国上千家镀锌企业使用,市场占有率达80%。 老陈醋熏醅工艺及设备改革研究通过鉴定,可将传统工艺所需144小时缩短为16小时以内,并保持传统风味不变。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生产新技术"、"高流态混凝土技术"、"智能电子板书写系统"也开始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大大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含量。
校长郭贵春
5.中国教育网:您在山西大学的元旦献词中提到,"随着2006年的到来,我们学校将进入全面推进"五个转向"、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时期",您能给我们讲讲"五个转向"吗?
郭校长:山西省和教育部共建山西大学是教育部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山西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山西大学来说,这是彪炳史册的重要里程碑和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性机遇。学校按照省部共建的意见,更加理性地思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五个转向"的发展新思路。
办学目标定位要从教学研究型转向研究教学型,打造国内高水平、国际有影响的高等学府。学校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动员、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和办学思路,从而把师生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
大学文化价值取向要从自主学习型转向自觉研究型,营造自由讨论、民主探究的学术氛围和育人氛围。学校将用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引导山西大学的整体发展,特别要在学校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的建设中渗透和体现鲜明的办学理念。
基层学术组织要从传统平面的教学型转向立体整合的研究型,创造科学研究与教学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学校将以学术研究为主导,构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术组织体系,在学科建设的平台上形成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新机制。
重点学科建设要从高原为先型转向高峰为主型,创建人才汇聚、学科突起的学术高地。学校将完善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制度,以研究方向为纽带,组织学科发展的创新团队,进而建立学术平台和研究基地,呈现出重点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各个研究方向相互促进的局面。
人事制度改革要从注重定量型转向注重绩效型,健全动态管理、激励创造的灵活机制。学校将把学术成果的评价、教师的考核、职务的晋升、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分配制度与高水平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为加快山西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
山西大学文体馆
6.中国教育网:郭校长,作为山西大学的校长,您对山大未来的发展有何展望?
郭校长:山西大学作为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处于山西高等教育的领头地位,素有"山西最高学府"的美誉。通过省委、省政府"九五"和"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学校综合实力大大提升。欣逢"十一五"发展的难得契机,学校将紧紧融入山西的发展中、融入中部的崛起中,在省部共建的新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7.中国教育网: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希望山西大学的明天更美好!
教育网工作人员与郭贵春校长
嘉宾:山西大学校长郭贵春 郭贵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名誉主编 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首席科学家、国家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哲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高级咨询机构首届委员
山西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郭贵春教授简介
郭贵春,男,山西省沁县人,1952年出生。山西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委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科技专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名誉主编。
现已出版专著、教材、译著2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重大研究课题20余项。2004年,郭贵春教授成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98名委员中惟一来自地方院校的委员,是全国著名哲学家之一。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山西省迄今为止第一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郭贵春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山西省优秀专家"、"百年三晋英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项荣誉称号。199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聘为"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1998年作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首席专家。
校长寄语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山西大学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的辛勤汗水和深情厚谊。我谨代表学校,向为山西大学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百年历沧桑,盛事写华章。山西大学百年发展的历史,就是山大十二万学子与祖国荣辱与共、无私奉献的爱国史;就是山大人承前启后、不懈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创立、发展、壮大的见证史。今天,站在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高地,回首母校的百年历程,体会母校成功的艰辛和欢愉,亲身经历母校的盛世辉煌,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昔日的山大赋予了我们荣耀,今天和今后的山大人也必将为她赢得更大的光荣。
100年的求索,50年的奋斗,20年的改革,10年的超越,我们亲爱的母校形成了中西会通、求真至善、自强报国、登崇俊良的优良传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正象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致我校百年华诞的贺信中所说:"大学在向未来领导人传授管理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为了兴晋富民的宏伟大业,为了高教事业的美好明天,山西大学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建一所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大学。
"豪饮一路风雨,托起明日朝阳"。校歌表达了全体山大人百年传承、薪火相继的豪迈情怀。让我们团结携手,以无限的忠诚和勇气,与百年学府一道,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