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

江泽民视察国防科技大 勉励建一流大学

  王握文  2004-02-16



    江主席特别注重从政治上关怀青年学员的成长。9月2日下午,江主席在学校听取领导汇报时,对国防科技大学近年来出现的“文学锋现象”十分关心,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黄献中政委向江主席汇报说,文学锋原是我校一名硕士研究生,上大学时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成为预备党员以后,他看到一些干部有腐败行为,从而产生了困惑,思想认识出现一些偏差,迟迟不递交转正申请书,被党组织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但他本质是好的,党组织继续对他进行帮助和教育。后来他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纠正了自己过去认识上的偏差,重新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再次加入到党组织中来。这件事在学校产生很大反响,出现青年知识分子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文学锋现象”。

    江主席听完汇报后,要求马上请文学锋和他的导师一起来谈谈。文学锋和他的导师朱亚宗教授来到会议室时,江主席亲切地招呼他俩坐在身边,他对文学锋说:“你父母给你取名叫学锋,是学习雷锋的意思吧。”文学锋回答说:“是的,我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他希望我长大后像雷锋那样做人。”

    江主席说:“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你的思想转变过程?”文学锋稍加思考后,向江主席汇报说:“概括起来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一是更成熟了;二是更坚定了;三是更简单了,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思想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江主席说:“这三句话概括得好,你学会了分析问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很高兴,希望你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走得更好。”

    亲切的关怀,谆谆的教诲,像一股清冽的甘泉浸润着每一个青年学员的心田。

    为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1999年6月18日,根据江主席签署的命令,长沙地区3所军事院校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央军委赋予该校培养军队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使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决心不负重托,作出了努力创办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

    4年多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军事高技术特色鲜明、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综合化学科体系,成为拥有10个学科门类、80个硕士学科专业、40个博士学科专业、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军队重点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并拥有一支以6名两院院士、192名在岗博士生导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江主席多次指出,实现科技强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进一步发挥院校的优势,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国防科技大学建校50周年校庆讲话中,江主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深化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新型院校体系。要切实抓好师资力量建设这个院校建设的根本大计,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以知名专家教授为中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江主席在与校领导座谈时说,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简单啊!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教授。温熙森校长向江主席汇报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后,江主席很高兴,肯定了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他还详细询问了学校的科研项目、校园网络建设和申列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情况。当温熙森校长汇报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时,江主席说,培养研究生,你们是有条件的,应该多培养些高素质科技人才。

    黄献中政委还就校党委如何加强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确保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作了汇报。他代表校党委向江主席表示,一定把江主席和中央军委对学校的亲切关怀与勉励,化为建设好、发展好学校的动力,积极围绕江主席关注的重大问题,认真思考我们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把工作做好,努力站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前列,加快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让江主席放心,让中央军委放心。

    江主席勉励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设成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春风化雨,催人奋进。江主席对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激励着学校全体师生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广大师生决心在中央军委和江主席的领导下,早日实现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再创辉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5 CERNIC,CERNET 京ICP备05078770 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