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从科技创新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新成效
2025-09-19 中国教育报

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办“科技专场”

从科技创新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新成效

  中国教育报北京9月18日讯(记者 林焕新 高毅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与财税、金融、产业、教育、人才等政策更加协同高效。”“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亮出了过去5年科技发展的成绩单:“这5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透过成绩单可以看到加强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等,正成为读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新成效的关键词。

  “‘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阴和俊说。

  数字背后,是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科技部副部长龙腾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两条腿”走路,不断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壮大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在自由探索、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方面及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原创性成果,突破了一批重大科学问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谈到深化产学研合作时,科技部副部长邱勇特别提到,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出团队、出设备、出场地、出保障’,企业‘出题、出资’,并且作为成果的‘阅卷人’全程参与的模式,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邱勇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高校院所自建的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建的1.9万多家研发与转化平台,已成为技术交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经理人也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前江苏、上海等省市相关从业者均达到万人规模。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了,未来5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阴和俊表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青年科技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也是国家科技人才政策的重点。

  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从职业早期培养、赋予青年科技人员更多担纲领衔机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介绍,国家着力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职业早期的青年科技人才科研专项,用于自主选题研究,配备学术导师,帮助其顺利开启科研职业生涯。同时,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从填表、报销等非科研负担中解放出来,营造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破格晋升职称,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探索5—10年长周期考核,鼓励他们潜心研究、勇于突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