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如何看待院士讲座挤破门 大学课堂冷清清?
2014-04-15 人民网—光明日报

  日前,一场讲座在西南石油大学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数百学生为听罗平亚院士的学术报告,挤破了思学楼A114学术厅大门,改到图书馆学术厅后,同学们一路狂奔跑向图书馆,结果图书馆学术厅的铁门也被挤破,来得晚的学生只好站在过道、楼梯、门口听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的大学课堂——冷冷清清的教室内,学生低头玩手机,看杂志、聊天的不在少数。笔者基于这一现象进行了追问:为什么学生不愿进教室,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我们的课堂缺少了什么?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学生重新拉回课堂?并由此在学生、教师中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答案读来让人颇受启发。

  没有不好的课程,只有不好的老师

  教师的课堂没有吸引力,即使留住了学生的人,也不能留住学生的心。而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有些课堂甚至连人都留不住了。这是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的问题。

  “如果老师上课比较敷衍,只是照念ppt,课程结束后,还会把ppt拷给我们,那我们上课就会开小差,甚至逃课,因为这样的课实在没有多大的意思。”一位学生说。事实上,跟他有着相同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

  讲课沉闷乏味,课后鲜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提问不置可否……这些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弱化了教学效果。

  “站好讲台是一门艺术。”学校副校长王玲说:“没有不好的课程,只有不好的老师,如今有些老师连最基本的备课都不好好做,上课只是为了挣工作量,忽视了当好一名老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对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西南石油大学的不少学院已经开始有所重视。“我们过去一贯推行的教学方式是灌输性教学,而非启发式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同时,如果仅仅提高教学硬件水平,师资的软实力没有变化,那么教学改革依然不会成功。”石工院院长郭建春说。

  为了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很多教师也在探索。“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抠几遍,在课上把握好课堂节奏,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吸引力的有效方法。”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机电院教师刘洪斌说。

  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不再“求知若渴”

  此次讲座让我们看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学生对高品质课堂需求之间的矛盾,普通教师教学水平不足与学生强烈求知欲之间的矛盾。

  “那么多人去听一场讲座,不仅是因为主讲人的名气大,作为学生还是想真的学到点东西,毕竟这样的机会很难得,”经管院学生曹红艳说,“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有好好学习的愿望,只是有些课程确实让人感觉没有太多收获。”

  不难看出,教风和学风的问题,关键在于“教风”。正如校长赵金洲所言,教风的问题说得简单点,就是我们的教授和高水平专家站讲台的次数太少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在学校得到重视,比如新出台的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评审就必须先过“教学关”。

  “为了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学院要求所有副教授、教授都要站上讲台,给本科生教学,不仅如此,还要求他们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化工院院长叶仲斌说。对此,教务处处长黄健全说:“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学生才不会产生知识‘饥荒’,才能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矛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