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老年痴呆症:被垃圾蛋白质吞噬的记忆
2009-02-19 新华网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边小城水溪镇,一家风光迤逦的疗养院。清晨,满头银发的艾丽凝神于窗外的景色,她的思绪被一位突然造访的神秘男人打断。这个老男人带来了一个发生在1940年的爱情故事,艾丽沉浸其中,完全不知道自己就是故事的女主角,甚至不知道坐在对面,摊开笔记本讲故事的人,就是守护自己一辈子的丈夫诺亚。

  影片《爱的笔记本》(TheNotebook)改编自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同名小说,艾丽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以前的生活像是被橡皮擦抹去了,每天都是陌生的。艾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

  这个以德国神经精神医学家阿尔茨海默名字命名的病症,至今病因不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人们对于这个能抹去大脑记忆的“魔鬼”并不了解,很多人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仅限于是“老小孩儿”、“老糊涂”的一种表现。

  其实阿尔茨海默氏病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我们发现自己时常健忘的时候,这种“吞噬”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开始了。美国前总统里根会在公开演讲时忘记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很多人以为这是一种幽默,但也许他真的忘了。

  对于这种记忆遗忘,目前科学界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小身材”的垃圾蛋白质—Aβ,而其大量聚集形成了一个个“大块头”。研究表明,蛋白质中4个相邻的氨基酸有序排列导致了这种变形和集聚,从而使它“越来越胖”,形成了像老年斑一样的斑块,阻断了神经元间突触的联系,这些垃圾蛋白每天能吞噬掉几百万个承载我们记忆的神经元。

  这种吞噬会让人们遗忘很多事情,艾丽有时会忘记自己的生活规律,当医生提醒她应该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时,艾丽竟然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一样大呼“NO”。这种表现是基于艾丽大脑中神经细胞死亡时,邻近的神经细胞试图通过补偿来维持整个神经网的完整性,此时艾丽的大脑,就像小孩正在发育的大脑一样形成新的神经连结,使得她的行为像小孩子一样,似乎回到了“第二个童年”,只可惜补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坏死的速度。

  即便是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面临阿尔茨海默氏症时,也只能眼睁睁地任病魔将她头脑里的记忆无情地啃食。

  其实,阿尔茨海默氏病并不是一下子窃走所有记忆,患者首先会从无法保留新记忆开始。影片中当医生试图让艾丽以弹琴的方式放松心情时,艾丽果断地告诉医生:“我不会弹琴。”可是当她坐在钢琴旁,手指触动琴键的瞬间,年轻时曾经弹奏的那首温婉绵长的曲子却又飘然而出。

  这种长期记忆在发病初期暂时得到了保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幸存下来,阿尔茨海默氏病对记忆的吞噬是不可逆转的,近期记忆逐渐流失后,随着疾病蔓延至大脑皮质,所有的记忆逐一崩塌,甚至包括亲情。

  就在诺亚给艾丽讲故事的时候,一群年轻人来了,大家逐一介绍了自己的名字,艾丽只是礼节性地说:“见到你们真的很高兴。”然后转身走开,准备去睡午觉,留下身后儿女们失望的目光。对亲情的遗忘是阿尔茨海默氏病人家属最痛苦的事情。

  最终,患者除了叫喊外,无语言能力、无法行走,甚至失去了吞咽功能,常常因为继发性感染和衰竭而死去。

  丧失记忆也会导致死亡?初听起来不禁使人悚然,在年轻人看来也许只有老年人才会得这种病,可事实并非如此。女儿陪母亲去做检查,医生竟然发现母女二人都是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实际上阿尔茨海默氏病有两种类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氏病是阿尔茨海默氏病中较罕见的类型。多发病于30~60岁之间,这类阿尔茨海默氏病有很强的遗传因素。

  而大部分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属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病。他们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人口专家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上升到20%,他们之中会有3%~8%的人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阿尔茨海默氏病目前已经成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中风之后的第四大老年人杀手。

  电影中,在诺亚讲述的故事结束时,艾丽终于认出了自己的丈夫,房间里飘荡着他们初次约会时的那首老歌,烛光下艾丽泪光莹动:“你觉得我们能创造奇迹吗?”诺亚坦然回答:“正是因为爱,每次都把你带回我身边。”虽然这短暂的记忆只有5分钟,却是诺亚的爱超越药物所创造的奇迹。两位老人相拥在一起泪流满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